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信息界·e医疗》 > 2010年第9期
编号:12020197
大医精诚(1)
http://www.100md.com 2010年9月1日 《中国信息界·e医疗》 2010年第9期
     题记

    多年前,笔者在做某糖尿病杂志时,就听过“杨叔禹”的名字,那时候就知道他是中西医结合领域尤其是糖尿病的临床研究者。他根据临床经验总结出消渴病(糖尿病)“经纬辨证”学说,在糖尿病的辩证量化方面进行探索,力求辨证与辨病准确。并针对糖尿病的不同病理阶段,研制出“平糖浓缩胶囊”系列方药。他参与研制的用于治疗高尿酸血症的复方薏仁痛风胶囊和治疗脂肪肝的复方灵芝柔肝胶囊,经临床长期使用均收到较好疗效......

    翻开杨叔禹的履历,知道他做过厦门市中医院院长、厦门市卫生局副局长,如今是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有着如此丰富经历的院长该有着怎样的工作体会?

    医改:医务人员的劳动需得到充分尊重

    杨院长做过普通医生,当过医务部主任,后来逐步走上了管理岗位。如今担任院长的同时,他每周安排半天时间出专家门诊,从事一名医生要做的工作。从医生和管理者的角度出发,他如何看待当今的医改政策?“无论哪个国家的医改,不管医改内容怎么变化,其最根本的目的都是要让老百姓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谈到公立医院改革,医务人员很关心公立医院改革与自身发展的关系。随着医改的推进,医务人员对这个问题的关心程度在逐步降低。政府的财政投入都是为了老百姓能够看好病,而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服务精神、医疗技术是实现‘看好病’的根本。政府投入再多,但医务人员不是主角,医务人员的地位没有被充分肯定,他们的积极性就调动不起来。”杨院长告诉笔者,具体到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医务人员管理,他通过绩效改革,给予为患者提供服务多的临床科室和个人更多的激励。虽然医务人员的收入依然不高,工作也异常辛苦,但“这些医务人员都非常可爱,都没有怨言,默默无闻地坚守岗位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17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