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糖尿病之友》 > 2006年第10期
编号:11266002
抗“糖”莫忘调“心”(2)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1月2日 《糖尿病之友》 2006年第10期
     法治愈,病程又长,经济负担过重等原因形成一种负性认知,引起抑郁、焦虑、狂躁等心理疾病。另一方面,心理疾病又加重了糖尿病患者的病情。

    早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常常和抑郁、焦虑有共病现象,如果人总是处于一种焦虑、抑郁状态,那么,血糖肯定偏高。有些患者检查时,血糖出现轻度偏高,做糖尿病试验,血糖又显示正常,这种现象往往是由于患者患有焦虑症伴发的血糖升高。

    如果属于这种情况,患者在控制血糖的情况下,可以小剂量用一些抗焦虑药物,当焦虑得到缓解的时候,血糖也有可能下降到比较正常的水平。

    焦虑是人们为了应付一些突发事件,提高了自己的警觉水平,从而动员血糖升高。如果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很大,那么就很可能是和焦虑、抑郁等心理因素有关。

    “量表”是心理障碍的诊断依据

    心理障碍不是用化验和各种仪器就能诊断的,而需要医生和患者推心置腹地交谈,请患者不知不觉地回答问题,很“艺术”地获取患者的疾病资料,形成“医生评价量表”,对患者回答的每个问题进行打分来评估疾病的种类和程度;另外,还需患者做“自评量表”。然后,用两个量表的结果进行分析、诊断。

    多重因素可促发糖尿病性心理疾病

    解放军305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祝开思指出,糖尿病病友患心理疾病的起因很多,包括社会、家庭、个人性格等因素。

    1.社会原因 如有些病友害怕别人知道自己患了糖尿病(如儿童病友怕小伙伴知道自己患了糖尿病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21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