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医疗保健 > 糖尿病之友 > 2006年 > 第11期
编号:11309732
与病友谈责任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1月1日 《糖尿病之友》
     一年一度的世界糖尿病日又将来到了,今年世界糖尿病日(11月14日)的主题是“克服不利因素,使所有糖尿病患者都能得到优质的糖尿病服务(DisadVantaged-Access to care for all)”。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医务人员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而作为接受医疗服务的糖尿病患者一方,也有着同样的、甚至是更为重要的责任。遗憾的是我们许多患者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以下我就自己多年与糖尿病病友相处、相交、相知、相治的过程,谈谈病友需要克服的问题。

    一是不会看病。许多病友不远百里千里,赶到大城市看病,但见到专家时,由于准备不充分,在有限的时间内,不能将自己的病情和想法充分地表达出来。那么,作为患者,需要从哪几个方面让专家了解自己呢?我认为,第一次门诊就诊述说病史时要明确:

    (1)糖尿病病程,即患糖尿病多久了?

    (2)有无糖尿病并发症,如眼底病、蛋白尿等,如果从未接受过这方面检查,也应该告诉医生,以便尽可能快地接受检查。

    (3)有无高血压、血脂异常等伴随的情况或疾病。

    (4)目前的治疗。如是否控制了饮食和每天参加运动、吃什么药等。另外,应该带上最近检查的化验单或者在家自测的血糖结果。

    二是不重视检查。许多患者重治疗,轻检查,甚至有的患者不接受检查,怕抽血、怕花钱,这是不对的。因为,没有检查结果,治疗就很盲目,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三是过多地依赖医务人员和家人。有的患者对自己的血糖控制在什么水平为好,血压应该降低到什么水平,有否血脂异常等都不了解。更有甚者,连自己正在服用什么药物都不知道,一问三不知,需要家里人陪着看病,帮助回答医生的提问。这是很可悲的。因为对于绝大多数患者而言,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如果过多地依赖他人,就会失去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而且,有时候会出现危险,如发生低血糖等。患者应该通过与医务人员的交往和自己平时的学习和观察,了解自己的病情,了解糖尿病,最终能与糖尿病和睦共处,成为“健康的”病人。

    四是宁可花钱吃保健品或轻信虚假宣传,而不愿意服用降糖药。这是一种绝对错误的做法,因为健字号或食字号产品都不是药品,没有直接的降糖作用。进食后血糖上升较为缓慢是可能的,但这并不能代替药品。严格地说,这些不能治疗糖尿病。

    五是在治疗上听患者不听医生的,听外人不听家人的。有些患者受其他患者的影响甚于医务人员,对于家人的帮助和规劝也不相信。这是不妥当的。因为糖尿病治疗是完全个体化的治疗,别人的情况是别人的,您的病情、体质、血糖、血脂、血压等指标不会等同于其他患者,所以用在别的患者身上有效的治疗未必适合您自己,而对别人治疗无效的方法对于您很可能是有效的措施。家人熟悉您的生活方式,了解您的病情变化和检查用药情况,家人的帮助是必要的。

    一个人一生中得病是很正常的。要以科学的态度去对待疾病,医生应该如此,患者也应该如此。克服糖尿病治疗护理中的不利因素,医患双方均有责任。医患同心,才能使医疗服务发挥更好的作用和得到更佳的效果。, 百拇医药(许樟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