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医疗保健 > 糖尿病之友 > 2006年 > 第11期
编号:11309741
乡村病友令人忧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1月1日 《糖尿病之友》
乡村病友令人忧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农村糖尿病的防治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包括以下三点:第一,相关知识太缺乏。有了病以后,不及时治疗,不了解病情,假药、巫医当道。有的病友觉得浑身没劲时,还以为是营养不够了,还在猛吃。第二,发现不及时。因为糖尿病早期没有什么症状,所以农村病友发现得都特别晚,很多病友在出现一种或数种并发症后才被诊断。第三,缺医少药。由于绝大多数农民治病不能报销,经济又不宽裕,加之农村医疗卫生设施简陋等,致使医生不了解糖尿病、糖尿病病人买不起药的尴尬局面愈演愈烈,其结果是——缺医少药。以下几则事件是本刊记者搜集到的农村典型病例,刊登出来,希望病友们引以为戒,并呼吁全社会都来关注我国广大农村的糖尿病病友们!

    事件之一:乡村“名医”之死

    杜庆元,1935年出生于安徽省肖县马井镇。十几岁时,因家境贫寒上不起学,就拜在附近村庄的一位郎中门下学医。学成后,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调到我们江苏省铜山县大彭镇医院工作。杜医生医术高超,在40多年的从医生涯中,治好了不计其数的患者,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在我们这一带就很有名气了。

    然而,1989年杜医生却得了糖尿病。身为当地“名医”的他,自恃医术高超,竟声称:“小小糖尿病能奈我何!”于是,他开始实行“三不政策”:不学习糖尿病相关知识,不去看糖尿病专科医生,不接受正规治疗。据杜医生的儿子回忆:“父亲在得病之初的几年里还是比较注意的,自己还经常配点药服用,但时间一长,觉得对身体也没什么大碍,就不注意了。慢慢地他的生活更加没了规律,不知道饥饱,随便吃东西,就连我做的糖糕他都照吃不误。”就这样,杜医生很快出现了多种并发症,先是眼睛看不见了,后又腿部神经疼,接着脚又烂了,最后是卧床不起,在痛苦的煎熬中于2002年去世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59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