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医疗保健 > 糖尿病之友 > 2007年 > 第1期
编号:11364761
磺脲类药物(2)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月1日 《糖尿病之友》
     血糖的生成,以及高糖和高脂对血管和胰岛的毒性作用,即所谓“糖脂中毒”,因而不会加速胰岛B细胞的衰退,有助于改善B细胞的功能及胰岛素的敏感性;②吸收及代谢也是“快进快出”,口服后很快完全吸收,并迅速经肝脏代谢失去活性,3~4小时作用消失,仅8%经尿液排泄,所以少有肝肾毒性。

    适应对象适用于所有具有一定胰岛分泌功能的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适合于中老年患者以及不能按时进食的在职患者。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急性并发症等应激情况,以及妊娠和哺乳的女性患者不适合。此外,有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不稳定型心绞痛及心肌梗死后一年内也不宜用瑞格列奈。

    用法进食服药,不进食不服药,餐前即刻至20分钟内服药可模拟胰岛素分泌的生理模式,所以又称为方便灵活的“餐时血糖调节剂”,按血糖浓度调节用量,每次1~2毫克,最大单次剂量为4毫克。血糖控制不理想者可与二甲双胍或噻唑烷二酮类合用,效果超过单用效果之和。

    那格列奈
, 百拇医药
    作用特点那格列奈是另一个广泛应用的促胰岛素分泌剂,为苯丙氦酸衍化物,其作用特点与瑞格列奈十分相似,也是“快进快出”,因而其促胰岛素分泌的效应及由之而引起的降糖效果也快速而短暂,并与血糖高低相平行,所以也被称为“餐时血糖调节剂”。而且它对胰岛素受体的选择性较强,对心血管平滑肌细胞上磺脲类受体的作用微弱,所以对心肌缺血患者极少引起不利影响。那格列奈不同于瑞格列奈的是:口服吸收后在肝脏要通过二种酶系列代谢清除,而且近80%由。肾脏排泄。

    适应对象及禁忌证与瑞格列奈基本相同,但对肝肾功能不全者的安全性不及瑞格列奈,应予禁用。

    用法每次餐前30分钟内服药,单次剂量120毫克,老年人初始剂量及接近控制的维持量宜偏小,以减少低血糖的发生,与二甲双胍或噻唑烷二酮类合用同样起协同作用。

    餐时血糖调节剂的展望

    还有一些非作用于磺脲类受体的新途径及新药物,正在闪亮登场,或尚处于实验探索阶段。业已面市的药物有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及GLP-1降解酶抑制剂。
, 百拇医药
    上述两类药物亮点在于:(1)其促进胰岛素分泌与血糖浓度平行,当血糖低于3.4mmol/L时,即不再有刺激作用,符合生理需要;(2)能促进胰岛素合成,增加胰岛细胞数量,延缓B细胞凋亡和衰竭;(3)兼有抑制胰高血糖素的作用;(4)能延缓胃排空,抑制食欲,因而对肥胖和胰岛素抵抗的“糖胖病”患者十分有益。

    (编辑/钟卉)

    双胍类药物——降糖药物中的常青树

    钟 卉

    双胍类药物中有苯乙双胍(降糖灵)和二甲双胍。苯乙双胍(降糖灵)因较易发生乳酸酸中毒在国外已不再使用,在国内使用也明显减少。二甲双胍是目前最为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物之一,由于苯乙双胍的不良影响,导致二甲双胍也受到了很多患者的质疑。那么,二甲双胍是安全有效的吗?记者日前采访了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邢小燕。
, http://www.100md.com
    邢教授告诉记者,--甲双胍应用的历史已长达50年,至今仍然保持着一种长盛不衰的势头,是糖尿病药物治疗领域中的一棵常青树。这足以说明它具有良好的疗效性和安全性。目前有许多循证医学研究的证据表明,这个药物还具有降糖和降糖以外的益处。例如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UKPDS)结果证实,二甲双胍不但能够有效降糖,还能够有效地减少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和微血管的并发症。美国糖尿病预防研究(DPP)也证实了二甲双胍能够有效阻止糖耐量低减人群向糖尿病的转化,增加糖耐量低减人群代谢综合征的缓解率.有效地减少中心性肥胖。另外,还有许多临床研究证实了二甲双胍的安全性。

    目前二甲双胍的适用人群相当广泛。2005年的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糖尿病治疗指南中指出,不论是超重或肥胖,还是正常体重的人群,都可以把二甲双胍作为一线用药。二甲双胍适合与所有降糖药物联合应用,例如和胰岛素一起使用时,不仅可以提高胰岛素的疗效,甚至还可以减少胰岛素的用量。所以2006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的指南中也给了二甲双胍很高的评价。
, http://www.100md.com
    作用机理

    二甲双胍的主要作用机理是减轻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素的靶器官例如骨骼肌、肝脏、脂肪组织等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其重点作用的部位是在肝脏,通过抑制肝糖异生和肝糖输出、促进外周组织从血中摄取葡萄糖、促进糖无氧酵解来达到降糖目的。由于二甲双胍并不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因此单独应用不会发生低血糖。二甲双胍还能抑制食欲,有效减轻体重,减少内脏脂肪。研究发现二甲双胍还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减少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降低血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有益作用,有利于心血管系统的保护。

    有关二甲双胍的分子作用靶点是研究的大热门之一。目前认为,二甲双胍的分子作用靶点主要是激活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AMPK是一种能量感受器,广泛存在于组织细胞内,当它被激活后许多代谢通路将被活化,可以有效调节糖代谢、脂肪代谢以及蛋白质代谢等。

    不良反应
, 百拇医药
    二甲双胍任何剂量都具有降糖作用,每日2000毫克即可达到最佳有效剂量。该药物非常安全,不良反应较少。个别患者服用初期,可能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反应,但一般2~4周后,不良反应会逐渐减轻。另外乳酸酸中毒也比较少见,如果患者肾功能正常,没有严重的肝肾疾患和缺氧性疾病,发生乳酸性中毒的几率是非常小的,仅为每年十万分之三。

    新药开发

    最近正在研究二甲双胍的缓释制剂,这样服用次数减少后,有望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国外也正在开发一些复合制剂,例如二甲双胍和胰岛素增敏剂的复合制剂,二甲双胍和胰岛素促泌剂的复合制剂,这样两种药物机理互补,取长补短,期望能达到更理想的治疗效果。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改善大血管预后的新药

    冯晋光

    胰岛素抵抗(指对胰岛素作用的反应下降)被认为是导致2型糖尿病的一个根本原因。80%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有胰岛素抵抗,而胰岛素抵抗又是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CVD)一项独立的危险因素。2型糖尿病患者中大部分严重并发症引起残疾和死亡都是由大血管疾病所致。

    一类新型的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二酮药物(罗格列酮和吡格咧酮),因不仅能抗拒不断变化的血糖水平,同时还能改善大血管的预后而应用于临床。

    罗格列酮的降糖机理

    罗格列酮是一种新型口服抗糖尿病药物,可与核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r(PPARr)直接结合,通过激活其活性,增加多种基因编码蛋白表达,全方位降低机体的胰岛素抵抗生成因子,包括加强组织摄取和氧化

    [ 上 页 ] [ 下 页 ], http://www.100md.com(罗邦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