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医疗保健 > 糖尿病之友 > 2007年 > 第1期
编号:11364186
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优势和特色等(1)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月1日 《糖尿病之友》
     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优势和特色

    刘铜华 仝小林

    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已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临床方药丰富,用药安全有效。那么,其优势“优”在哪里?特色“特”在哪里?

    优势

    2型糖尿病前期预防的理论、方法及干预措施

    “无”病先防和“已”病防变,将糖尿病的防治前移和旁扩。所谓“前移”是指疾病的全过程中重视预防,包括从提倡饮食文明、健康生活方式起预防肥胖,从肥胖阶段预防糖尿病前期——IGT的发生,积极对IGT进行干预防止2型糖尿病发病,从发现糖尿病起着手并发症的预防等,即潜证与可预见证的提前干预。所谓“旁扩”是指全方位的思考,比如对微血管病变,只要肥胖,就想到血压、血脂、血糖的问题;患了糖尿病,就要想到可能会出现其他并发症,正所谓“观一叶而知秋”;知道了眼底有病变,就想到可能肾脏、神经、皮肤、肌肉,甚至心脏的微血管也存在损害。
, 百拇医药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减少西药用量和种类,增加控制血糖的效果

    临床常遇到一些病人,虽药物剂量和种类不断调整,血糖仍然不能控制,除了常见的药物因素(如继发性磺脲类失效等)、饮食因素(如饮食控制不严格或结构不合理等)、运动因素(如疾病等原因致运动量不足)以外,尚可找到一些严重干扰降糖的诱因,我们把这些诱因称之为“血糖难控因素”,如失眠、便秘、情绪波动、感染等。一旦发现某种诱因,给予适当的针对性治疗及处理,血糖往往能够下降,降糖药物剂量和种类也可随之减少。中西医结合控制血糖,可增加血糖控制的效果,有些中药既可以使高血糖降下来,又可使低血糖恢复正常,避免造成低血糖的危险。

    改善临床症状和体质,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治病强调阴阳整体调节。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使用中药,可以明显改善症状,并对人体内分泌代谢功能起到双向调节、维持内环境平衡的作用。运用具有中医特色的个体化治疗,是我们提高临床疗效的一大法宝。根据糖尿病病人的不同体质,如痰湿体质、痰浊体质、湿热体质、瘀血体质等,辨证施治,采取不同的治法和方药,因人而异地治疗,可以明显改善不同病人的不同症状,并改善病人体质,从根本上消除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发生的“土壤”。
, 百拇医药
    防治糖尿病并发症

    (1)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DN):

    病机上多立足于气阴两虚,涉及脏腑以肝、脾、肾为主,瘀血贯穿全程。临床上多根据益气养阴,活血化瘀通络,健脾滋肝补肾等方法采用专方专药、成药、单味药等进行治疗。根据文献资料,中医药治疗各期DN不仅能改善临床症状,亦在临床实验室指标上体现了其疗效,各种方法治疗DN的总有效率在73%~95%之间。

    (2)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

    DR的主要病机由阴虚燥热、气阴两虚进而演化为阴阳两虚,同时瘀血证贯穿始终且渐趋严重化,其中气阴两虚、瘀血阻滞为多数患者及主要阶段证型,以此认识为基础指导的专方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中医药治疗DR的疗效主要体现在提高DR视力,延缓DR的发生、发展,促进眼底出血、渗出、水肿的吸收等方面。中医药在改善DR的血液流变学异常,改善微循环及自由基活性上也有一定优势。
, 百拇医药
    (3)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

    如糖尿病胃轻瘫(DGP)是由糖尿病性自主神经病变所导致的胃动力障碍,现代医学对其治疗尚无特效药物,除积极控制糖尿病外,主要是对症处理,使用胃肠动力药。而近年来,中医学认为其主要病机为脾胃气机升降失常,气滞血瘀等,应用中药和针灸治疗,取得较显著的疗效,显示出一定的优势。

    (4)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的病因病机多是气阴两虚、瘀血痰浊痹阻脉络,又感受湿热邪毒而发,中医临床上多以辨证论治为原则,益气养阴,活血化瘀通络为主要方法,特别是运用内外并治,局部治疗结合全身治的综合疗法,疗效较为显著,大大降低了截肢率和致残率。

    特色

    针灸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 http://www.100md.com
    采用毫针、针灸并用、针药结合、穴位注射、穴位贴敷、埋线等疗法可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针灸刺激可影响下丘脑神经核团,改善胰岛素抵抗及胰岛功能,从而有一定的降糖功效。其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则主要通过调节脂代谢,降低血流变和血生化的相关指标,加快血液流速,改善微循环,从而改善周围神经的供血供氧,促进受损神经的修复。针灸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整体调节、安全无害的优点越来越被广大糖尿病患所接受。

    熏蒸洗治疗糖尿病足

    采用具有温经、活血、通络,清热解毒等作用的中药煎汤,外洗、浸泡、熏蒸治疗糖尿病足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一大特色。

    基于中药理论的饮食治疗

    基于中药药性理论,采用辩证施食,根据“药食同源”,选择相应的药膳,可取得较好的疗效。现代医学认为平衡膳食是糖尿病饮食疗法的基础,应采用辨病施食,通过计算膳食营养成分实现。西医饮食疗法注重分析食物的营养成分,侧重于食物物质方面的“共性”;而中医饮食疗法强调辨证论治,注重食物的功能“个性”,选用不同的食物“以平为期”。中药食疗可以改善机体的不良代谢状况,对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血脂有较好的调节作用。
, 百拇医药
    运用太极、气功、八段锦等养生运动疗法,身心同治

    在糖尿病的防治上,隋代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提出糖尿病患者应“先行一百二十步,多者千步,然后食。”王焘也认为:“消渴病人不欲饱食而卧,终日久坐……人欲小劳,但不可强所不能堪耳。”适度的活动对防治糖尿病有积极的作用。在运动形式上,通常采用太极拳、太极剑、保健气功等传统健身法,这是根据中医的阴阳、五行和经络脏腑学说,以及相应的导引、行气、存思、内丹技术建立的“动中求静,静中求动”协调身心的演练功法。与强化生活方式干预相比,中医运动养生法在我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而且更简单易行,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推广价值。

    因此可以看到,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具有整体调治、综合治疗、稳效低毒的作用。从时空观上进行个体化的治疗,辨证灵活,多靶点、多途径、多水平,能有效防治并发症,改善相关指标(血脂、血黏度、微循环、抗氧化等),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广阔的前景。

    (编辑/李晋)

    糖尿病的中医食疗原则和辨证配膳

    周 俭

    一、中医食疗的原则

    中医食疗以食物为主,中药为辅。中药不可过量,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中医认为糖尿病(消渴)的主要病机是阴虚燥热,无论是上消、中

    [ 下 页 ], 百拇医药(刘铜华 仝小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