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医疗保健 > 糖尿病之友 > 2008年 > 第8期
编号:11671181
不分伯仲的基础血糖与餐后血糖
http://www.100md.com 2008年8月1日 《糖尿病之友》
     空腹血糖(基础血糖)和餐后血糖是诊断糖尿病时的两个指标。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水平的高低,受糖尿病治疗和控制状况的影响,如饮食不控制、无运动或运动量过小、用药量过低,空腹血糖会升高;餐后血糖的水平与空腹血糖水平密切相关,随空腹血糖变化而变化。空腹血糖水平直接影响到餐后血糖水平和升幅。影响餐后血糖的因素有很多,餐后胰岛素第一时相的分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肌肉、肝脏和脂肪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餐前血糖水平,进食的种类和时间,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等,都会对餐后血糖有影响。如果空腹血糖的水平高,餐后血糖的水平也会相应升高,而在使基础血糖下降的同时,也可使餐后血糖获得改善。

    2003年的一项研究进一步明确了基础血糖与餐后血糖对总体血糖的影响:当糖化血红蛋白在7.3%~8.4%之间时,空腹和餐后血糖对总体血糖的贡献是相同的,各占50%;糖化血红蛋白50%以上,当糖化血红蛋白>8.5%时,基础血糖对总体血糖的贡献大于餐后血糖占>50%以上;随着糖化血红蛋白的升高,基础血糖对糖化血红蛋白的贡献增大。因此要治疗达到糖化血红蛋白<7.0%,控制基础血糖是关键环节之一。所以,只有同时控制空腹血糖与餐后血糖,才能实现血糖的全面达标。
, http://www.100md.com
    仅控制空腹血糖的后果

    仅仅控制空腹血糖而忽略餐后血糖的控制,不能预防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餐后血糖除了对糖化血红蛋白的贡献外,餐后血糖的重要性在于与冠心病的发生危险相关。如DECODE研究显示,餐后高血糖是心血管危险和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血管内膜中层厚度随餐后2小时血糖升高而增加。研究显示,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餐后血糖对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作用强于空腹血糖,对死亡率的预测价值也优于空腹血糖或糖化血红蛋白。

    餐后血糖控制不佳对心血管系统的危害性高于空腹血糖,其原因可能是餐后血糖的增高反映了血糖的波动。研究表明,与稳定性高血糖相比,波动性高血糖对大血管和微血管的损害更严重。临床研究也表明,波动性高血糖显著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的微血管病变和心血管死亡危险。而反映血糖波动的敏感指标为餐后血糖,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不能敏感地反映血糖的波动。
, http://www.100md.com
    仅控制餐后血糖的后果

    仅仅针对餐后血糖而忽略空腹血糖的控制,将难以控制全天的平均血糖。

    1、2002年发表的一项研究,为我们阐明了餐后血糖升幅与基础血糖之间的联系:基础血糖与餐后30分钟及1、2、3、4小时的绝对血糖水平及血糖升幅密切相关。可见,基础血糖水平直接影响到餐后高血糖水平和升幅,在糖尿病治疗中,控制基础血糖是降低总体血糖的基础和关键。

    2、由于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之间的关系,要想治疗达标,控制基础血糖是关键环节之一。

    3、资料显示在使基础血糖下降的同时,也使餐后血糖获得改善。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控制基础血糖还同时改善了2型糖尿病患者的平均血糖谱,使患者受高血糖危害的时间大大减少。否则,将难以控制全天的平均血糖水平。所以,在糖尿病治疗中,控制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都不可忽视。只有降低平均血糖,才能大大减少高血糖对糖尿病患者的危害,从而降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编辑 钟 卉), http://www.100md.com(李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