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针尖上跳舞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做造影、放支架,历时不过30多年,但发展不可谓不迅猛。10年前,我国冠心病介入治疗量仅有2万余例,到今天,介入治疗的年手术量已经达到30万例。由于冠状动脉的直径一般在2~4毫米左右,而介入治疗用的导管仅有2毫米左右,所以这个手术常被喻为“在针尖上跳舞”。回首往事,这项技术的发展始终充满了崎岖与坎坷,冷遇和嘲讽。发展到现在的水平,依靠的是一代代先贤们坚韧不拔和开拓探索的精神。
心导管检查技术的发展
早在1844 年,有人就尝试将导管从颈部动、静脉插入动物心脏测量血压。1929 年,25岁的德国外科医生Werner Forssmann首先在自己身上进行了人类首例心导管检查术。Forssmann将1根长度为65厘米的导尿管插入自己的肘静脉并送至右心房。由于这一操作在医学史上没有先例,无法预测该操作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且这种行为在法律和伦理上都是被禁止的,因此,在肘静脉穿刺成功后,助手们不敢推送导管,最后Forssmann亲手将导管送入自己的右心房。为了确认导管的位置,他步行来到不在同一楼层的放射科,向导管内注入了显影剂,记录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张心导管X线影像,从此拉开了人类心导管检查的序幕。之后, Forssmann 先后17次在自己身上进行右心导管术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93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