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科学进展》 > 2006年第3期
编号:11182102
注意瞬脱的神经机制及其理论解释(3)

    Rizzo等人研究了脑损伤病人的注意瞬脱现象,结果发现一个并没有忽视症(Neglect)的病人的瞬脱期最长,瞬脱幅度最大,另外一个没有忽视症的被试同样表现出了较高的瞬脱幅度[25],这说明注意瞬脱并不是视觉加工能力的削弱。而且更重要的是在病人中最大的瞬脱期与最强的瞬脱幅度出现了分离现象,这提示注意瞬脱的长度和幅度反映的是两个不同的加工过程。这一点几乎在所有的行为实验中都没有考虑到。

    Cooper等人利用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研究了注意瞬脱现象[26]。经颅磁刺激可以看作是一种虚拟性脑损伤。刺激某个部位,那么它就不能正常工作。结果发现如果刺激P4部位(right parietal cortex,右顶叶,包括上顶叶和顶内沟)被试的瞬脱幅度减小,刺激Pz部位(posterior site over the interhemispheric fissure,两半球裂的后部)则没有发现相应的减小。这种刺激位置选择性说明TMS的作用并不是唤醒程度的一般性提高造成的。这个研究证实了P4在注意瞬脱中的重要作用,它与功能核磁共振研究的结果也是一致的。Giesbrecht等人对一个裂脑病人的研究发现,当刺激在被试左侧视野呈现时被试的瞬脱现象更严重[27]。这些研究一致性的证实了右半球在瞬脱的控制过程中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
上一页1 2 3 4 5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348 字符
如果您在使用手机等流览时无法查看或下载全文,可能是被搜索引擎失真“转码”,请点击屏幕最下方的“电脑版”或“原网页”访问。


限于服务器压力,网站部分信息只供爱心会员或有一定积分的注册会员流览。
此信息需要 2 积分(免费注册登录后每天可以领取10个积分)。
用户名
密 码
  忘了密码

如果您还不是100md.com会员,欢迎 免费注册
如果您想获得积分,点击这里 查看积分规则
如果您想订购杂志,请直接与《心理科学进展》编辑部联系。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