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科学进展》 > 2006年第6期
编号:11365462
学习和记忆的无意识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2月1日 《心理科学进展》 2006年第6期
     (4)交叉学科的融会贯通 学习和记忆的无意识过程建立在一定的生理基础之上,因此探讨学习记忆过程所对应的神经生理变化情况就成为研究的必然趋势。随着神经生理学的迅猛发展,研究已经能够在进行心理实验的同时,借助神经心理学和ERP(Event-based Related Potential,事件相关电位)、眼动记录仪、fMRI(功能磁共振成像)等脑成像技术准确记录被试的生理反应,为学习、记忆实验中行为指标的解释提供更有力的证据[12]。

    40年来,学习和记忆的无意识研究获得了令人惊叹的进展:研究内容从实验室的人工材料扩展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对内隐学习和内隐记忆表面特征的探讨深入到逐渐统一的底层机制;研究方法从以往的人工语法范式、序列学习范式发展到具有高度生态意义的真实材料研究范式,从借助直接测验和间接测验对意识、无意识过程的推断演变成加工分离程序对意识、无意识成分的直接计算,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无意识心理过程的直接模拟。总之,方法学上的进步和理论上的深入将促使学习和记忆的无意识研究揭示出越来越多的人类心理奥秘!

    参考文献

    [1]洛克 J著. 关文运译. 人类理解论. 北京: 商务印刷馆, 1983

    [2]杨治良, 郭力平, 王沛等著. 记忆心理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222~223

    [3]Warrington E K, Weiskrantz L. The effect of prior learning on subsequent retention in amnesic patients. Neuropsychologia, 1974, 12: 419~428

    [4]Graf P, Schacter D L. Implicit and explicit memory for new associations in normal and amnesic subject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Learning, Memory, and Cognition, 1985, 11(3): 501~518

    [5]Reber A S. Implicit learning of artificial grammars. Journal of verbal learning & verbal behavior, 1967, 77: 317~327

    [6]郭秀艳. 实验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463~469

    [7]Yong-Wook Shin, Joong-Sun Lee, Oh-Su Han, Bou-Yong Rhi. The influence of complexes on implicit learning. Journal of Analytical Psychology, 2005, 50(2): 175

    [8]郭秀艳. 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的关系评述. 心理科学进展, 2004, 12(2): 185~192

    [9]郭秀艳, 杨治良, 周颖. 意识-无意识成分贡献的权衡现象——非文字再认条件下. 心理学报, 2003, 35(4): 441~446

    [10]Tulving E, Schacter D L. Priming and human memory systems. Science, 1990, 247(4940): 301~306

    [11]Nissen M J, Bullemer P. Attentional requirements of learning: Evidence from performance measures. Cognitive Psychology, 1987,19(1): 1~32

    [12]郭春彦, 朱滢. 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神经过程研究. 心理科学, 2000, 23(2): 219~223

    [ 上 页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