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科学进展》 > 2008年第1期
编号:11566926
自主控制眼跳:实验范式、神经机制和应用(3)
http://www.100md.com 2008年2月1日 《心理科学进展》 2008年第1期
     Missal等的研究结果表明,由于脑桥的全面停止神经元(omnipause neurons)的作用,前运动神经元(premotor neurons)保持抑制,但是又接收来自上丘的输入信号[22],眼跳仅在全面停止神经细胞的激活被完全阻止时发生,这样,注视是通过一个眼跳抑制过程而达到的。眼跳选择性抑制可能也存在这种机制,即视觉运动系统自动捕获突然出现的刺激所引起的自发眼跳受到抑制,从而自主眼跳代替其发生。有研究表明,前额皮层受到损伤的病人,其眼跳选择性抑制失败[23]。

    损毁研究表明,前额眼动区在系列目标记忆导向眼跳任务中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左侧前额眼动区[24]。前额眼动区在转移注意,产生目的性眼跳,回忆目标位置或者指向目标将会出现的位置时也具有重要的作用[25]。附属眼区在系列眼跳的产生中具有重要作用[25],在执行控制中具有关键性的作用。这种作用发生在很多互相冲突的眼跳发生的时候 [4]。前额皮层(布罗德曼46区)在记忆导向眼跳中具有关键性的作用。顶下小叶(inferior parietal lobule)在计算眼跳幅度的视觉空间的统合中发挥着作用。海马控制着对系列目标回忆所必需的时间序列工作记忆[25]。O’Sullivan等通过PET研究进一步表明记忆导向眼跳是由皮层-皮层下网络(cortical- subcortical network),包括背外侧前额叶皮层和基底核控制的[26] ......
上一页1 2 3 4 5 6 7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52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