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眼竞争研究现状与展望(3)
![]() |
的视皮层而非纹状皮层,额顶叶皮层神经元的活动也具有重要意义。Tong等人精心选择了分别对房屋和人脸具有敏感反应的海马旁回和纺陲体作为脑成像技术的研究区域,结果这些区域的激活与知觉/抑制状态相一致;并且他们根据双眼竞争中的时间参数模拟了非竞争条件下知觉变化,与竞争条件相比海马旁回和纺陲体具有相同的激活变化模式。另外有研究还证实了额叶脑区的损伤会削弱知觉的交替变化。Miller等人的研究得出了更为大胆的结论,他们发现使用冷热水灌耳刺激和颅磁刺激(TMS)能显著影响双眼竞争中处于主导地位的知觉状态,且具有对侧化趋势,用内克尔立方体作为实验材料也得到相似结果,Miller等认为两半球分别表征一种竞争知觉,知觉竞争并非是眼间或刺激间的竞争,而是发生在大脑两半球之间(而非之内)。采用裂脑人所做的实验却显示:裂脑人的双眼竞争与正常人的双眼竞争尽管存在某些量的差别,并无实质不同,这一结果又质疑了晚期加工模型;但也有研究者将该结果归为中脑的作用(裂脑人的中脑未分开,且其与右侧额顶叶相联结)。
4.4 多层次-混合模型
随着脑功能成像技术的成熟与应用,近年来人们对双眼竞争到底发生在视觉信息加工过程的哪个环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很多实验都支持双眼竞争并非局限于某一个阶段,而是由一系列加工阶段完成的观点。例如Blake等认为双眼竞争既存在于早期加工过程亦存在于晚期加工过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29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