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科学进展》 > 2008年第2期
编号:11607984
计算机自动化项目生成概述(2)
http://www.100md.com 2008年4月1日 《心理科学进展》 2008年第2期
     解决过程中认知模型的建立。这个模型对项目解决过程、刺激特征对过程的影响以及过程对成绩的影响进行了详细说明。因此,基于认知设计系统法建构的项目,允许替换所有项目表层特征,只是基本成分的隐蔽性要求更好些。通过这种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对于那些有坚固认知研究基础的项目类型来说,认知设计系统法显然是更合理的选择。目前这种方法已经被用于非言语能力倾向测验,如矩阵推理项目、图形类推、空间折叠以及空间物品排列;正试图应用于其他类型的项目,如言语类推、言语分类、字母序列、段落理解以及数学问题解决。

    3 具体步骤

    下面介绍认知设计系统法的具体步骤。其实在具体实施中,项目模型法也秉承类似的做法,只是对实验控制和认知心理学实验的倚重程度上有所不同。根据Embretson等的做法,认知设计系统法指导下的自动化项目生成主要包括以下4个阶段:

    3.1 为现存项目建立认知模型

    在项目生成研究的最初阶段,认知设计系统法需要为现存的能力测验项目建立认知模型,目的是从整体上了解项目变异的来源。首先从文献综述出发,考察潜在的认知加工过程以及影响项目变异的刺激特征,即哪些刺激特征可能会对项目的难度、区分度等属性产生影响。一般而言,实验室研究中使用的任务通常会比真正的能力测验上的项目更简单,因此需要假设一个更复杂的模型来充分表征能力问题解决中的认知加工过程。然后采用多种研究手段(如眼动、计算机模拟)对所识别出的、可能影响项目属性的刺激特征进行实验验证,求这些刺激特征与项目属性之间的相关,或者比较操纵这些刺激特征引起项目属性的变化来确定它们的影响。尽管一般而言,项目难度是研究者最关注的项目属性,但反应时数据对认知加工模型的支持也很必要。

    3.2 根据规则生成项目并修正认知模型

    在项目生成研究的第二阶段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74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