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科学进展》 > 2008年第6期
编号:11701676
心理学视野中的社会排斥(3)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2月1日 《心理科学进展》 2008年第6期
     感麻木,内心免于遭受剧烈创痛,从而损害了对他人的同情,破坏了对他人的习惯性帮助和与他人的合作,最终减少了亲社会行为。

    虽然研究表明,社会排斥导致了攻击行为、反社会行为等消极行为,但由于拥有稳定、良好的关系是人们的基本需求之一,那么,人们在受到排斥后,个体归属、关系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其关系需求动机会有怎样的变化?近期,Maner等从社会关系需求的角度提出这样一个假设:社会排斥导致人际关系的重构行为。按照该假设,社会排斥激励了个体的人际关系重构(interpersonalrecormection)动机,导致被排斥的个体更积极地与新的关系资源进行交流、互动,进而形成密切的关系。为了验证这一假设,Maner等把被试随机分成社会排斥组、社会接纳组和中性组,让被试对某一学生服务组织的兴趣进行自我评定,对服务组织的兴趣越高,表明期望加入该组织、认识和结交新朋友的愿望越强。结果表明,社会排斥组的被试表现出比其他两组被试更强的加入社团组织、并和他人进行联系的兴趣。随后,Maner等又测量了在实验室任务中被试单独工作或与他人共同工作的愿望。结果表明,和其他被试相比,被排斥组被试更愿意和他人一起工作,与他人进行交流互动 ......
上一页1 2 3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61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