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科学进展》 > 2009年第1期
编号:11726596
创造性思维的脑机制(3)
http://www.100md.com 2009年1月1日 《心理科学进展》 2009年第1期
     gyms),右额叶肠回(right frontal rectal gyms),左额叶眶回(1eRfrontalorbital gyms),左颞下回(left inferior gyms)和右小脑(fight cerebellum)。这些区域中左额叶眶回涉及定势转变,背外侧前额皮层和小脑涉及工作记忆。小脑不仅可以使认知功能更迅速、更有效率和适应性,涉及语言调整、注意和视空过程以及心像,而且还参与情绪反应。总之,结果再次证实了双侧半球对创造性的贡献,这些脑结构涉及到了认知、情绪、工作记忆和新异反应等。研究者还具体分析了发散性思维结果评价中三个维度,其中流畅性和灵活性主要与左额叶下回相联系,流畅性还与双侧下顶叶(多通道同化区域)和右中央后回(初级感觉区)相关,新异性主要与颢上回(与复杂听觉和言语功能以及顿悟产生有关)和小脑扁桃体相联系。

    综合上述脑电和脑成像研究可以得出,发散性思维需要多个存储有不同形式知识脑区的共同作用,创造性观念的产生是脑系统高度分布式加工的结果。

    2.3远距离联想的脑机制研究

    梅德尼克将个体的创造性、独创性视为远距离联想(remote associate)能力,创造过程是组合相互关联的元素,使之成为一个满足特定要求的新的联结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9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