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科学进展》 > 2009年第2期
编号:11762286
事后聪明式偏差的理论模型及影响因素(4)
http://www.100md.com 2009年4月1日 《心理科学进展》 2009年第2期
     3.1研究设计的选择

    关于事后聪明式偏差的研究主要存在回忆设计和假想设计两种方法,但有研究者认为事后聪明式偏差仅能通过回忆设计呈现(Fischhoff,1975),而假想设计中体现的是“一直都知道”效应(“knew-it-all-along”effect)。

    在回忆设计中,被试对最初估计值的编码,会伴随记忆痕迹的持续性而影响事后估计的过程。此外,被试也可能以元认知体验为线索,减小、甚至消除事后聪明式偏差。在假想设计中,被试由于缺少作为参照的事前认知过程和估计值,导致反馈结果作为锚定值,或提取线索直接影响了其在搜索、重建信息时的认知策略,提高了其选择相近信息的概率,并且,这种搜寻策略还可能在动机因素(如自我表现关注、印象管理)的影响下进一步扩大偏

    此外,在回忆设计的条件下,处于记忆重建阶段的被试,可能受到锚定效应(数值型材料)和元认知体验两方面的共同影响。若元认知体验的作用大于锚定效应,则被试可能会依据惊奇线索,或认知加工难度而扩大预期和反馈结果之间的差距,减小事后聪明式偏差。然而,在假想设计中,被试因缺少元认知体验而受到锚定效应的主导影响,致使事后聪明式偏差增大。由此可得,对事后聪明式偏差程度的探索与研究方法的选择存在很大关联,且在假想设计中得出的事后聪明式偏差大于回忆设计 ......
上一页1 2 3 4 5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94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