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科学进展》 > 2009年第2期
编号:11761927
后悔的认知机制和神经基础(1)
http://www.100md.com 2009年4月1日 《心理科学进展》 2009年第2期
     摘要:后悔是基于对不利或相对不利行为结果的反事实思维诱发的一种复杂的负性社会情绪,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决策和身心健康具有重大的影响。与失望情绪相比,后悔在现象学、产生条件以及评价方式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后悔不仅会受到个体的行为方式、人格特征、归因等因素的影响,而且还会受到结果信息属性的影响。后悔的预期和体验涉及的功能性脑区主要包括:眶额皮层、扣带前回、海马、杏仁核。研究后悔的实验方法和技术手段有待于进一步拓展,后悔的认知机制和神经基础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和完善。

    关键词:后悔;失望;认知机制;神经基础;眶额皮层

    分类号:B842;B845

    1.关于后悔

    当人们由于自己的小小疏忽而酿成大错或决策失误错失良机时,往往会捶胸顿足,后悔万分。后悔是一种基于认知判断而诱发的高级社会情绪(徐晓坤,周晓林,2005),在日常决策推理和社会学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后悔也是一种常见的情绪体验。据心理学家统计,它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到的第二种常见情绪(Shimanoff,1984)。长时间沉浸于后悔之中会影响着我们的心情和身心健康,给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造成巨大的压力(卿素兰,2005)。
, http://www.100md.com
    虽然后悔作为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但对后悔的真正研究却源于经济学领域。在行为经济学中,经典的后悔理论(regret theory)(Bell,1982;Loom&Sugden,1982)认为,后悔作为一种特殊的情绪在经济决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人们为了尽可能避免当前的抉择可能引起的后悔(后悔预期,regretanticipation),总是使自己的行为决策趋于保守。经济学家Bell(1982)和Loomes与Sugden(1982)把后悔定义为人们由于决策后实际获得的结果(what is)与其他更好的替代结果(what might havebeen)在价值上的差异诱发的负性情绪反应。这个操作定义在现今行为经济学和神经经济学研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在心理学界,研究者们也对后悔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对它下了各种各样的定义。在这些众多定义中,Landman和Zeelenberg的定义最流行。Landman(1993)把后悔定义为是一种对自己或他人的不幸、局限、损失、罪过、不足、犯错由于遗憾而或多或少令人痛苦的认知和情绪状态。这个定义看起来似乎与我们生活体验颇为吻合,但它包含的方面又似乎太广,未反映出后悔的真正实质。相对而言,Zeelenberg(1996)的定义比较全面合理,认为当个体认识到或者想象出如果先前采取其他行为,其结果会更好时,后悔情绪就会产生了。在这里他特意强调了后悔产生的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个体了解到采取其他行为的结果:而另一种则是个体想象推测出其他行为的结果。
, 百拇医药
    尽管对后悔的定义有所不同,但随着20世纪80年代以来心理学界对反事实思维(Counterfaetualthinking)的研究深入(Kahnoman,1986;Byrne,2002),人们已经有一个普遍的共识:后悔是一种基于认知的情绪,更确切地说,后悔是基于对不利或相对不利行为结果的反事实思维而引起的一种复杂的负性情绪(Kahneman,1986;Rose,1995;Byrne,2002)。

    2.后悔的认知机制

    2.1后悔与失望的差异

    要想了解后悔的认知机制,在这里很有必要阐述一下后悔和失望的差异,因为失望是一种与后悔非常相似且难以区分的情绪。例如,面对同样的差一点就及格的考试成绩,有的人会感到后悔,有的人会感到失望,因此许多人常把二者混为一谈。实际上,尽管后悔和失望有许多共同之处——都和风险决策的不确定性结果相关,且都源于已获得结果和预期结果的对比,但是后悔和失望的确是基于不同认知的两种情绪,搞清二者的差异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后悔的认知机制。在这里我们从现象学、产生条件以及评价方式等三个角度加以区分。
, 百拇医药
    首先,后悔和失望的差异在于现象学上的不同。体验它们时会产生不同行为表现和心理表现。在Zeelenberg等人(1998a)的一项实验中,让参与者回忆一件非常后悔或失望的事例,同时体验这一情绪时感觉如何,想法是什么,想做什么,做了什么,想要什么。结果发现,二者的情绪体验差异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感受(feelings),想法(thought),行为趋向(action tendencies),行为(actions)和动机目标(motivmional goals)。其中差异最大的成分是行为趋向(体验情绪时最想做什么)和动机(明确的情绪动机和动机目标)。这些发现表明后悔与失望的差异表现在:人们在后悔时会感到自己本应更好地了解行为,应充分考虑犯错误的可能性,更加懊恨自己(恨不得踢自己一脚),赶紧纠正自己的错误,更想赶紧逆转当前不利形势,再得到一次机会;而在失望时会感到无可奈何,什么也做不了,赶紧逃避现实,从当前情形转移注意力,什么也不想做。

    其次,后悔和失望的差异在于它们的产生条件不同。尽管它们的产生都是由决策导致的不利结果诱发的,但是后悔是由实际结果和另一个自己未选的实际存在(或想象存在)的更好结果对比产生的反事实思维引起的,而失望是由于个体决策后的实际结果与预期不符而导致的。后悔强调不同选择间的比较,而失望强调同一选择内引起的不同结果的对比。另外,已有大量的研究(Camille,2004;Coricelli,2005)表明,反馈结果的信息不同也会引起不同性质的情感体验,在当个体仅仅了解自己所选择的结果而对其他可能的选择结果一无所知时更多会产生失望的情绪;而当个体不仅了解自己实际选择的结果而且也知道其他可选择但没有选择的更好结果时更多会产生后悔的情绪。
, 百拇医药
    Zeelenberg等人(1998b)也把责任感(responsibility)作为后悔的产生区别与失望一个条件。他们的研究表明,后悔更和自我原因(self-agency)相关,而失望更和他人或环境因素(other-agency)相关。当自己认为不利事件由自我原因造成时,往往会感到后悔:当自己认为不利事件是未预料的,由不可控的他人或环境因素造成时,往往会感到失望。甚至还有研究(Sugden,1985;Connolly.1997)认为责任感是后悔体验与预期的核心成分,后悔的产生不仅依赖于两种结果(实际结果与想象推测的结果)的对比,也依赖于自己对行为的责任感。另外,这些研究还强调,后悔的强烈程度也依赖于自己对最初决定的自责程度。Gilovich等人(1994)让人们回忆他们最后悔的事情,不到5%的后悔事情是由于他们对当时的情势失控造成的,就是说,大多数导致后悔的情境是可控的,认为自己对此有责任,而情境不可控时很难产生后悔。, http://www.100md.com(索 涛 冯廷勇 王会丽 李 红)
1 2 3 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