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科学进展》 > 2009年第2期
编号:11761858
强化敏感性人格理论述评(1)
http://www.100md.com 2009年4月1日 《心理科学进展》 2009年第2期
     摘要:Gray的强化敏感性理论尝试从人类神经生理机制的角度来解释人格差异。该理论认为,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存在一些子系统,分别对奖励和惩罚的刺激信号敏感,并通过强化效应调节人们的行为和动机。目前研究者已开发出强化敏感性的测量方法,并进行了一系列实证研究。但随着研究的深入,该理论的局限逐渐暴露出来。针对这些局限,未来的研究应致力于:(1)用生理指标来验证理论假设;(2)探讨反映强化敏感性的特质;(3)考察认知因素与生物因素的交互作用。

    关键词:强化敏感性;行为趋近系统;行为抑制系统

    分类号:B848

    1.引言

    人格的生理机制问题,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古希腊哲学家Empedockles的“四根说”,Hiplcloerates的气质体液说等,可以看成是对人格生理机制进行的最早探索。但这些理论大多停留于思辩阶段,缺少科学的实证研究。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生物科学技术取得了飞速进步,为科学的人格心理生理学发展带来了机遇。Eysenck于20世纪60年代末提出了唤醒理论,通过实证方法探讨了人格特质维度与神经生理系统的关系。该理论认为,外倾性人格特质反映人们上行网状激活系统反应阈限的差异,由于上行网状系统与皮层唤醒状态有关,因此外倾者和内倾者有不同的皮层唤醒水平;而神经质人格特质则与边缘系统的唤醒有关 ......
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07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