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科学进展》 > 2010年第1期
编号:11866749
锚定效应的种类\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1)
http://www.100md.com 2010年2月1日 《心理科学进展》 2010年第1期
     摘要:锚定效应是指个体在不确定情境下的决策会受到初始无关锚影响致使其随后的数值估计偏向该锚的一种判断偏差现象。不同种类的锚定效应其影响因素和干预措施不同,如影响传统锚定效应的有锚定信.息特征、能力变量、情绪因素及个体差异性等,基本锚定效应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知识技能与时间压力,自发锚定效应则受动机变量、认知因素及内部信念等影响。未来研究可深入挖掘认知加工机制、类比推理过程和开发DDS系统等来帮助减少各种锚定偏差。

    关键词:传统锚定效应;基本锚定效应;自发锚定效应

    分类号:B842:C93

    1 引 言

    锚定效应(anchoring effects)是指在不确定情境的判断与决策中,人们的某种数值估计会受到最先呈现的数值信息即初始锚的影响,以初始锚为参照点进行调整做出估计,但这种调整往往不充分,使得其最后的估计结果偏向该锚(即高锚会导致较高的估计,低锚则导致较低估计)的一种判断偏差现象(Tversky&Kahneman,1974)。例如,对2组被试分别提出下列2个问题:
, http://www.100md.com
    (1)8×7×6×5×4×3×2×1=?

    (2)1×2×3×4×5×6×7×8=?

    要求被试在5秒内估计出其乘积。结果发现,被试对第一道题的估计的中数是2250,对第二道题的估计的中数是512。两者的差别很大,并都远远小于正确答案40320。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大多数被试的算法是:先计算前几步,得到一个初始值(锚),然后进行(不充分)调整做出回答。由于调整是有限的,第一个式子的初始值较高,因此得出的估计值也比较高;而第二个式子初始值较低,因此得出的估计值自然较低。

    自从锚定效应被提出后(Tversky&Kahneman,1974),它就引起了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关注,目前关于锚定效应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其理论解释的探讨中,如不充分调整启发式模型fEpley,2004;Epley&Gilovich,2004,2001)、选择通达模型(Mussweiler&Strack,2000a,2000b;Strack&Mussweiler,1997)、双加工模型(Epley&Gilovich,2006,2005;曲琛,罗跃嘉,2008;孙彦,李纾,殷晓莉,2007)以及认知神经模型(曲琛,罗跃嘉,2008;曲琛,周立明,罗跃嘉,2008;Qu,Wang,&Luo,2008;Qu,Zhou,&Luo,2008;Jasper&Christman,2005),详细介绍可参见李斌等(2008)以及王晓庄等(2009)的研究综述。
, http://www.100md.com
    锚定效应最先作为一种启发式被提出,它在人类复杂任务的判断决策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shah&Oppenheimer,2008),,但它往往也会给人们的决策带来负面的影响,使得人们的决策出现判断偏差。如大量研究表明,锚定效应可以使得个体产生自我中心偏差(Epley,Keysar,&Gilovich.20041、时距估计偏差(Thomas&Handley,2008;张志杰,彭春花,黄希庭,2008)、谈判偏差(Galinsky,Mussweiler,&Medvee,2002)、法庭判断偏差(Englieh,Mussweiler,&Strack,2006)、患病概率的诊断偏差(Brewer,Chapman.Schwartz,&Bergus,2007)以及共享信息互换中产生两难情境(cress&Kimmerle,2007),且它还影响了各种经济消费行为和各种商业决策,如对消费者买与卖意愿的影响(simonson&Drolet.20041、对消费者消费目标的影响(Jiang,Coulter,&Ratneshwar,2005)、对消费者商品价格判断的影响(Chandrashekaran&Grewal,2006)及会影响消费者选择偏好(Nelson&Simmons,2005)等;甚至在一些产品重设计行为(re-design)(Dixon&Colton,2000)和招聘面试中(Kataoka,Latham,&Whyte,1997)也会产生锚定偏差。因此开展可以有效地避免或减少锚定效应的负面影响的干预措施研究,以便使得人们的判断决策更加合理就显得尤其重要。
, http://www.100md.com
    关于锚定效应影响因素的研究散落在各种研究范式及不同类型的锚定效应研究中,本文对近几十年来锚定效应的影响因素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提出了一些相对应的避免或减少受到锚定信息线索负面影响的干预措施,目的是希望加深人们对此领域的认识,以便人们可以在面对锚定情景时运用相应的对策尽量避免锚定偏差的产生。由于不同类型的锚定效应其产生机制各不相同,影响因素也有一定差异性(-F晓庄,自学军,2009;李斌,徐富明,王伟,龚梦园,2008),为了更好地深入认识并区分各种锚定效应的影响因素,本文将分别对不同种类锚定效应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进行分析与归纳。

    2 锚定效应的种类

    研究者一般根据引发锚定效应的研究范式将锚定效应进行分类,如依据提问步骤将两步式外部锚引发的锚定效应称为传统锚定效应,一步式外部锚引发的锚定效应称为基本锚定效应,根据锚的来源将由自发锚引发的锚定效应则称之为自发锚定效应,具体如下:

, http://www.100md.com     2.1 传统锚定效应

    传统锚定效应(traditional anchoring effect)主要指沿用Tversl(y和Kahneman(1974)的两步式经典研究范式所产生的锚定效应。在该研究中.主试先让被试随意转动轮盘,当数字随机转到一个数值时,第一步先询问被试:“非洲国家的数量在联合国国家总数中所占的百分比是大于该数值还是小于该数值?”;然后,第二步再提问被试:“非洲国家的数量在联合国中所占的实际百分比是多少?”。实际上,这一随机”产生的数字已在被试不知情情况下让主试控制为10和65这两个数值。统计结果表明,虽然被试知道这些随机转出来的数字与其当前判断任务无关,但呈现高锚定值(65%)与呈现低锚定值(10%)相比,前一情境下被试做出的估计更高。也就是说,锚定估计起点影响了被试最后的估计值,使其产生了判断偏差。这就是传统锚定效应/典型锚定效应现象。

    2.2 基本锚定效应

    基本锚定效应(basic anchoring effect)是Wilson,Houston,Etting和Brekke(1996)提出的另一种锚定效应现象,指的是一步式的单独呈现一个无关锚定信息要求被试作出绝对判断就能影响其判断决策,使得最终的估计趋向锚定值而产生锚定偏差。如Wilson等(1996)在一项研究中,先给实验组的被试发一个身份号码,告诉他们这个号码是随机的(实际上控制在1928-1935之间),

    , 百拇医药(李 斌 徐富明 王 伟 邓子鹃 张军伟)
1 2 3 4 5 6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