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科学进展》 > 2010年第6期
编号:11905511
场景知觉中物体加工的背景效应(3)

     Loschky ,2005)。另外一类是自然场景背景,这种场景一般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景物,具有实际的意义,材料一般采用彩色图片或3D模拟的形式呈现,比如客厅场景、办公室场景、教室场景等。物体处于自然场景中时,场景的所有布置和其他物体的分布都对这个目标物构成背景(Becker & Rasmuissen,2008;Davenport,2007;Henderson & Hollingwonh,1999;Hollingwortb,2004)。已有的研究发现,针对不同场景背景的研究得到背景效应的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

    3.1 不同场景条件下的背景效应

    对非自然场景的研究发现,背景对于物体的识别是否起到作用存在不同的观点。相关的研究表明,对目标物的加工可能与整体背景无关,而只与分散在目标物周围的其他几个物体有关,即局部背景才是影响物体识别的重要因素(Chun & Jiang,1998;Jiang & Wangner 2004;Wheeler & neisman,2002)。例如,Jiang和Wagner的研究(2004)发现,当整体场景背景变化而周围的局部场景背景不变时,背景对目标物识别的作用仍然存在;但是当整体场景背景不变而周围的局部相关物体变化时,背景对目标物识别的作用消失。甚至当搜索序列的整体背景为线条时 ......
上一页1 2 3 4 5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055 字符
如果您在使用手机等流览时无法查看或下载全文,可能是被搜索引擎失真“转码”,请点击屏幕最下方的“电脑版”或“原网页”访问。


限于服务器压力,网站部分信息只供爱心会员或有一定积分的注册会员流览。
此信息需要 2 积分(免费注册登录后每天可以领取10个积分)。
用户名
密 码
  忘了密码

如果您还不是100md.com会员,欢迎 免费注册
如果您想获得积分,点击这里 查看积分规则
如果您想订购杂志,请直接与《心理科学进展》编辑部联系。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