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科学进展》 > 2010年第7期
编号:11913243
从幸福学角度对和谐消费的阐释(1)
http://www.100md.com 2010年7月1日 《心理科学进展》 2010年第7期
     摘要 本文从幸福学的角度,对和谐消费的内涵进行了阐释和分析。基于幸福学中所提出的参照点效应、范围一频次分布理论和内在可评估性理论对不和谐的消费现象,包括奢侈性、炫耀性和过度消费的形成机制和原因进行了分析和解释,并由此提出促进社会和谐消费的建议和启示,以期对政策制定者、企业和个人消费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 幸福学;和谐消费;参照点效应;范围-频次分布;内在可评估性

    分类号 B849:C93

    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党的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六次会议通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在和谐社会思想的指引下,学者们(例如,李园,2005;罗利丽,2006)提出营造和谐消费环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并从不同角度提出和阐述了和谐消费理论(例如,聂元昆,吴健安,2007;柳思维,尹元元,2007;李鹏举,2007)。和谐消费是颇具中国本土化特色的消费理论(柳思维,尹元元,2007),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致中和”和“仁爱”等思想内涵,它的提出有利于促进消费理论与中国国情和文化特点的结合。同时,和谐消费也是一个具有包容性和扩充性的理论范畴,既反映了企业与自然关系方面的内涵(例如,绿色消费),也反映了企业与社会的关系方面的内涵(例如,公平消费和责任消费) ......
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23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