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安全与健康》 > 2005年第6期
编号:11313054
如何走好中国城市综合减灾应急管理之路(1)
http://www.100md.com 2005年6月1日 《安全与健康》 2005年第6期
     2004年继国家统计局10月30日发布2003年中国综合实力十大城市,11月2日世界经济论坛在上海公布2004年度“城市竞争力排名”之后,中央电视台主办的中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的城市是:成都、大连、东莞、杭州、青岛、深圳、沈阳、苏州、温州、无锡。更十分可喜的是,中国城市整体大奖从未有过的“应急反应表现奖”已经推出,且花落杭州。这为中国城市防灾减灾的实践开了个好头,认真总结并理顺其工作模式会极大地促进中国城市综合减灾应急体系的建设步伐。

    一、该如何认识城市灾情

    应该说中国从城市层面上关注灾害始于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活动。那么,什么是灾害,什么是现代城市必须关注的灾害,由于“9.11”事件,国内外公共安全危机事件的频发又有了新变化和新认识。尽管迄今没有一个国际学术机构对城市灾害准确下定义,也没有哪种灾害称作城市灾害,但城市是所有自然与人为灾害的巨大承载性,城市越现代化,其致灾易损性就越大,城市就显得异常脆弱。城市灾害几乎包含着灾害类型的全部,其灾害机理充满复杂的规律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不可持续致灾要素归纳为:地震、水灾、气象灾害、火灾与爆炸、地质灾害、公害致灾、“建设性”破坏、高新技术事故、古建筑防灾、城市流行病灾、交通事故、工程质量事故等。按建设部1997年公布《城市建筑综合防灾技术政策纲要》认定地震、火灾、风灾、洪水、地质破坏为现代城市主要灾害源。2003年春夏波及全球几十个国家的SARS病灾再次敲响了现代灾害的警钟,它强调现代化的建设灾害不仅指自然巨灾和人为事故外,更涉及人为因素诱发的恐怖事件及新致灾源等。那么仅以全国四大直辖市为例,上述14种灾害虽共有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38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