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医药》 > 2005年第1期
编号:11114295
“黎明”和“苏木杰”现象
http://www.100md.com 2005年1月1日 《家庭医药》 2005年第1期
     病例一 张阿姨最近早餐前空腹血糖增高,而且三餐后血糖增高难以控制。住院后,医生认为是“黎明现象”,在睡前给她注射中效胰岛素,很快控制了病情。

    病例二 王大叔最近常感到夜晚心慌、乏力、头晕,也是早餐前空腹血糖增高,医生却说是“苏木杰现象”,建议他睡前可以适当进食。他觉得自己早上血糖高了,晚上还吃东西,肯定行不通。于是,他不但不进食,还自作主张地将晚餐前胰岛素量加大。谁料,他的症状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加重,甚至出现低血糖休克。

    为什么同样是早餐前空腹血糖增高,医生给以的诊断和处理却不完全一样呢?其实,这是因为引起早餐前空腹血糖升高的原因不同。

    “黎明现象”表现为凌晨3时高血糖和早餐前高血糖,简单地说,也就是“高后高”现象。它主要与机体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拮抗激素(如生长激素、皮质醇、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加,以及胰岛素抗体产生有关。在以上综合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导致血糖不能被充分利用而出现高血糖。
, http://www.100md.com
    而“苏木杰现象”表现为夜间低血糖,早餐前高血糖,简单地说,也就是“低后高”现象。它主要是由于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使用过量而导致夜间低血糖反应后,机体为了自身保护,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使具有升高血糖作用的激素(如胰高糖素、生长激素、皮质醇等)分泌增加,血糖出现反跳性升高。

    总的来说,“黎明现象”和“苏木杰现象”都是糖尿病患者出现的一种血糖失稳态表现,具有较大的危害性,要想防治它们,应该做到早期发现,合理治疗。

    早期发现

    临床上,“黎明现象”和“苏木杰现象”主要见于1型糖尿病并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也可见于2型糖尿病接受或未接受胰岛素治疗者。这两种现象在表现上都有一定的隐蔽性,不容易被发现。比如,“黎明现象”发生时,患者可能没有任何典型临床症状,常常是由于早餐前出现高空腹血糖和三餐后高血糖难以控制而引起注意。因此自测血糖,尤其是对凌晨3时血糖和晨起时空腹血糖的监测,是及时发现“黎明现象”并制定处理对策的关键所在。若凌晨3时血糖大于6.1毫摩尔/升(110毫克/分升),同时早餐前空腹血糖大于8毫摩尔/升(145毫克/分升),即“高后高”,就可断定为“黎明现象”。
, 百拇医药
    而“苏木杰现象”的发生常伴有如下表现,应高度警惕:

    (1)经常晨起感觉头痛、恶心;

    (2)经常发生夜间低血糖;

    (3)患者体质消瘦,糖类摄入又过少;

    (4)尿常规检查,尿糖和尿酮体波动幅度大;

    (5)胰岛素用量加大后,早餐前高血糖反而得不到控制;

    (6)尿糖消失后,仍然存在尿酮体或尿酮体先于尿糖出现。

    对有上述表现者,应监测晚11时至次日凌晨3时的血糖,若凌晨3时血糖小于6.1毫摩尔/升(110毫克/分升),同时早餐前空腹血糖大于8毫摩尔/升(145毫克/分升),即“低后高”,就可断定为“苏木杰现象”。
, 百拇医药
    合理治疗

    由于“黎明现象”和“苏木杰现象”的发生原因不同,因此,治疗上也有所区别。

    “黎明现象”的处理措施是:(1)餐前短效胰岛素加长效胰岛素混合注射;(2)晚餐前或睡前加用中效胰岛素。其中,在睡前加用中效胰岛素效果最好,因为它作用高峰时间恰好可位于黎明前后,也就能充分补充黎明时机体对胰岛素的需要量;(3)可将早餐前使用的胰岛素提前在早晨6时注射,以缩短高血糖持续时间;(4)应用胰岛素闭环泵治疗,可依据患者的血糖高低自动调节胰岛素输入量。这也是目前最理想的方法,缺点是费用昂贵,无法普及。

    “苏木杰现象”的处理措施是:(1)减少晚餐前胰岛素的用量;(2)睡前尿糖阴性或血糖接近正常水平者,可适当进食少量糖类。

    需要提醒的是,上述处理措施都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总之,适时有效的血糖检测和医患之间的互相沟通是发现“黎明现象”和“苏木杰现象”的关键,糖尿病患者如果清楚自己血糖与别人的不同之处,做到明白就医,放心服药,才会避免犯王大叔一样的错误。同时也为及时采取治疗措施,纠正高血糖,减低糖毒性对机体的损害赢得宝贵时间。, 百拇医药(陈世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