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医药》 > 2010年第4期
编号:11886728
CT\磁共振(1)
http://www.100md.com 2010年4月1日 《家庭医药》 2010年第4期
     咳嗽?做个CT吧;头晕?做个核磁共振吧……在医学越来越发达的今天,各种大型检查设备已经成为医生诊断疾病的主要“武器”。

    然而,在先进仪器的光环之下,CT、磁共振的种种弊端也显露出来——这些大型检验仪器使用一次动辄几百甚至上千元。大检查,已经成为老百姓药费以外的又一项沉重负担!更让人担忧的是,近年来的多项研究警示人们,过度CT扫描可增加人们的辐射暴露,带来患癌症的危险!

    于是人们要问,在自己接受的“大检查”中,究竟有多少是必需的,有多少是没必要的?这些检查对人体是否有辐射伤害,甚至成为致癌的原因之一?面对医生开出的“大检查”单子,我们应该何去何从?

    CT、磁共振——医生的“透视眼”

    千百年来,医生诊断疾病的依据,主要是患者的外在表现。比如中医的望、闻、问、切,西医的问、望、触、叩、听,实际上都是通过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来推断病情,而不能直观地看到患者体内的情况。

    这种情况在X线和CT发明以后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从那以后,医生有了“透视眼”,能够真正看到人体内的病变。

    X光机以X射线照射人体,由于人体中组织的密度不同,感光在荧光屏或感光胶片上的强度也不同,这种差异最终将人的器官形成了一幅平面影像,就像一张张人体的透视照片,为医生的诊断提供了直观的依据。

    不过,X光形成的影像还比较模糊,容易混淆,后来科学家又发明了CT。

    CT的全称是计算机断层扫描,其原理是将X射线、探测器和电子计算机结合,围绕人体的某一部位作一个接一个的断面扫描,最终得到人体的一个个横切面的影像,将人体内的器官以立体的、高分辨率的形式显示出来,更真实地显示有关病变的详细情况和部位,特别是为肿瘤的早期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因此它一问世就在临床上得到了迅速的普及和推广,被认为是开创了医学诊断的新纪元。

    和CT一样,MRI(核磁共振)也能为医生提供人体各个断面的影像。所不同的是它使用的不是X射线,不会像CT那样产生对人体有损伤的电离辐射,是利用人体内的氢质子成像,组织分辨力高,对神经系统、骨肌系统的检查明显优于CT,对机体没有不良影响,甚至孕妇接受核磁共振检查时对胎儿也无任何不良影响。核磁共振还可直接作任意的切层扫描,所获得诊断信息较CT丰富,但其价格也比CT更贵。

    “诊断利器”——CT让肿瘤无所遁形

    现在无论是CT还是磁共振,均已成为临床上诊断肿瘤的重要方法。这是肿瘤诊断技术上的重大进步,也是放射诊断学上的一次革命。

    对这2种大型检查仪器的应用,人们最关心的,可能还是它们在诊断肿瘤方面的功力到底如何。

    微小癌肿,也逃不过CT“法眼”

    众所周知,肿瘤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因为许多肿瘤只有早期做出诊断并给予手术切除,才有可能获得治愈的机会。以肺癌为例,如癌肿很小,在1厘米时,用传统的X线拍片可以查出,如小于1厘米时,就很难发现。但CT则可以发现小于1厘米的癌肿,甚至小到0.2~0.5厘米的癌肿也可以被发现。这样就可以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又如肺癌长在胸腔内的一些特殊部位,如心脏后方,以传统的X线拍片就很难检查出来。如用CT,同样大小的癌肿就可以被发现。腹腔内的一些脏器,如肝、脾、胰腺等部位的肿瘤,用X线检查也是很难发现的,但此时如用CT或磁共振就可以被发现。

    另外,在肿瘤进行放疗或化疗的过程中,常需对这些治疗方法进行评价,这就要对肿瘤的大小进行不断地检查。如果用X线做检查,就很难对肿瘤的大小做出精确的评价,就不能决定是继续用原来的方法治疗还是更换新的治疗方法,而有了CT或磁共振,就可以用这些检查方法定期对肿瘤大小进行精确的评价。

    CT、磁共振,并非十全十美

    任何一种检查方法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CT和磁共振同样也是如此。它们本身也存在局限性,如在对空腔脏器内的肿瘤如胃癌、肠癌等检查时,CT或磁共振就不比X线钡餐检查好,后者可以发现比较早期的肿瘤。

    由于肿瘤表现的多样性,对CT或磁共振的检查结果要结合临床症状做出判断,不能过于绝对。临床上常有这种情况,CT或磁共振诊断是肿瘤,而手术切除后却排除了肿瘤。这就像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这种情况:当我们往远处看时,隐约看到一个留长发的人影,你一定会认为那是一个女人,当你走近一看时,却发现是一个男的。因此, CT或磁共振也难免有误诊。

    由于CT和磁共振检查的费用相对比较昂贵,它们只能用在一些特别需要做这些检查的患者身上。另外,为了节省开支,应当是CT或磁共振的检查结果共享。在下级医院做了CT或磁共振,如果对诊断有疑问和怀疑,可以带上片子到上级医院去会诊,而不必重复做这些检查。这样不仅节省了开支,还可以减少对身体的损害。

    CT、磁共振,为何成为“吸金黑洞”

    当人们着力解决药价虚高的问题时,导致看病贵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就是“大检查”现象。

    统计显示,1990年至2002年,我国门诊和住院患者的医疗费中,检查费用所占比例从28%上升到36.7%。特别是CT、核磁共振等收费高昂的检查项目,做一次动辄几百甚至上千元,成为老百姓看病的重大负担。有患者戏言,当自己被推进这些大型检查设备的圆形腔室,就像进入了吸取高额检查费用的“黑洞”,不得不接受诊疗费用的直线上升。

    那么,这些检查有多少是不必要的呢?中华医学会放射医学与防护学会曾公布过一组数据:我国每年约有2.5亿人次接受X线(包括CT)检查,而有20%的检查是无临床意义的。按此比例,我国每年有5000万人次不应接受X线照射。

    隐藏的利益链,催生“大检查”

    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大型设备检查,如CT、核磁共振等,医生开单拿回扣早已不是什么秘密。因为CT机、核磁共振仪等设备的价格都非常昂贵,动辄几百万、上千万元。这些昂贵设备只有一定的使用年限,如果不使用,往往到了一定年限后就会淘汰。如果没有一定数量的患者进行检查,回收成本的压力自然大,更不要说赚取利润。

    因此,个别医院为收回成本,往往以经济利益诱导医生多开检查单,而不顾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所以一些患者经常会遇到同时照B超、CT还要进行血液检查的情况,其实很多检查都不是必须的。

    规避医疗纠纷,医生无奈“大检查”

    除了经济利益以外,还有部分医生让患者多做检查,则是考虑到医疗责任问题。因为现在处理医疗事故纠纷,实行的是医疗事故责任的“举证倒置”,即发生医疗事故后,是由医生证明自己无过失,而不是由患者证明医生有过失。

    对此,医生往往就会采取各种方式、方法降低或转移自己可能面临的医患纠纷风险,亦即小病大看、大检查、重复检查、撒网式用药治疗、“多头堵”等来降低漏诊、误诊的风险。因此包括CT在内的过度使用是无奈之举,也就不足为奇了。

    此外,有些患者对医疗知识一知半解,认为设备越先进、检查越全面,对病情就越有帮助,主动要求医生放宽检查标准。有些则由于经济实力不凡或全额报销,也要求医生开具全身CT检查单,还有子女仅仅是为了尽孝道催生无效检查,或利用公费医疗给自己的亲友进行本来不必要CT检查。实际上,不必要的检查不但没有益处,还有可能埋下更严重的隐患。

    CT扫描是临床常用且有价值的诊断工具,然而在它“大显身手”之时,人们却忽略了隐藏在其先进光环下的辐射危险。近年有多项研究都提醒人们,过度CT扫描可增加辐射暴露,带来患癌症的危险。, http://www.100md.com(张宇)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