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慰剂效应的9件趣事
安慰剂效应在临床医学当中是个十分常见的现象,医生经常会给患者开一些特别的药剂,告诉他们这种药疗效甚好。许多患者在服用这类药后确实觉得病痛得到舒缓。然而,人们觉得病情有所好转,其实只是缘于心理和生理上的暗示,这些药剂对疾病本身没有任何作用,而是基于患者心理上对康复的期望。今天就带大家了解神奇的安慰剂,看一看它和患者之间的趣事。1.初见安慰剂
医学上首次出现安慰剂效应是在18世纪后期,一个叫伊莱莎·珀金斯(Elisha Perkins)的美国医生申请了一项医疗器械的专利——牵引棒。珀金斯发明的牵引棒是一根大约3英寸长的金属棒。珀金斯介绍称这根棒子由特殊材料制成,但实际上只是钢铁和黄铜的简单混合。珀金斯还说把“牵引棒”放在患者的疼痛部位来回滚动20分钟,就可以缓解疼痛,同时身体其他部位的疼痛也能得到缓解。参与体验的患者在使用过“牵引棒”后,大部分都觉得疼痛减轻。珀金斯因此大赚了一笔。
然而其他医生对“牵引棒”的功效半信半疑,随后英国的一位医生约翰·海加斯用不同材料(比如骨头、石笔或烟管)进行了相同的测试,结果竟和珀金斯的“牵引棒”一样。由此他得出结论:患者觉得病情有所好转,只是心理作用。
2.生理、心理双重安慰
安慰剂效应只能在心理上缓解病痛?权威调查结果证明它确实能改善患者身体状况。2005年,密歇根大学的研究人员在14位年轻人身上进行一项安慰剂性能鉴定试验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47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