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四季保健 > 春季
编号:12999795
春季过敏多,抗组胺药物别乱用
http://www.100md.com 2017年4月1日 《家庭医药》 2017年第4期
春季过敏多,抗组胺药物别乱用

     近年来,随着社会压力、环境、气候等变化,患过敏性疾病的患者逐渐增多,患者常自行购买抗组胺药(习惯称之为抗过敏药)治疗,有时的确能够起到一定治疗效果。然而,由于药物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使用不当,不仅无法治愈疾病,反而会引起不良反应。为此,谨慎使用抗组胺药,并关注其副作用尤为重要。

    组胺:身体里的致敏物

    组胺又称组织胺,是一种自体活性物质,在体内由组氨酸脱羧基而成,正常生理状态下,存在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颗粒中,当机体受到理化刺激或发生过敏反应时,可引起这些细胞脱颗粒,导致组胺释放,与“组胺受体”结合而产生过敏效应。

    组胺受体,是指与组胺亲合后又产生一系列组胺效应的受体。分为3种类型,即组胺1受体(H1)和组胺2受体(H2),以及新发现的H3受体。与过敏反应有关的主要是H1受体。H1受体多分布于毛细血管、支气管、肠道平滑肌上。组胺与H1受体结合后,可引起过敏性鼻炎、哮喘、荨麻疹、血管性水肿伴随的瘙痒、喉痉挛、支气管痉挛效应以及荨麻症所有的病理表现(如红斑、风团、瘙痒等)。这些过敏效应可被传统的抗组胺药阻断和拮抗。其药理作用是:它与组胺竞争致敏细胞上的组胺1受体(H1),使组胺不能与其结合而产生过敏反应。这类药物,称之为抗组胺药。

    不断发展的抗组胺药物

    临床上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09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