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热缺水生内风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副教授 曹建春
干IT行业的小刘平时忙工作,没时间锻炼身体,好不容易到了周末就打算好好活动一下,邀几个同学回到母校打篮球。由于比较兴奋,他们打得大汗淋漓,突然小刘捂着头蹲下了。小刘说,他头晕脑涨,看不清东西了,还有点想吐,手指也不自觉地抖动。在中医看来,这是一个完整的热盛伤津、津枯血燥、血燥生风、风动眩晕的过程。
夏天气温高,人体要维持正常的体温,就要消耗比平时多的津液,津液储存相对较少,属于热盛伤津;如果一次出汗太多,又没有及时补充水分,由于“津液同源”,人体会自动从血液中抽吸津液,导致“津枯血燥”。津液和血液都少了,脏腑就开始“闹罢工”了,气血不受脏腑的约束,就不按正常的顺序流动,反过来四处乱闯,引起眩晕、视物旋转、抽搐等症状。由于这不是感受自然界中的外风,症状却像自然界的风一样急骤、多变,因此被称为“内风”。
要想不让内风伺机作乱,就要保存人体的津液,也就是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人体一旦缺水,会发出很多预警信号,如嘴唇干燥、口干舌燥、皮肤发皱、小便量少等。在正常情况下,办公族每天要喝6~8杯温开水,1杯水大约200毫升;但是如果夏季在室外工作或参加室外活动,又大量出汗,就要根据嘴唇的干燥程度定时、定量了,即渴了就喝、不渴少喝、少量多次喝(每次100~200毫升,半小时到1小时喝1次)。
另外,在暑热天气里,人们可以饮用一些中药凉茶,既生津又解热。在竹叶、麦冬、生地、玄参、乌梅、炒山楂、芦根、茅根、菊花、陈皮等中药中,每次选两三种,捏一两撮,用开水冲泡,代茶饮,可滋阴熄风、生津止渴、消暑清热、宁心除烦。, 百拇医药
干IT行业的小刘平时忙工作,没时间锻炼身体,好不容易到了周末就打算好好活动一下,邀几个同学回到母校打篮球。由于比较兴奋,他们打得大汗淋漓,突然小刘捂着头蹲下了。小刘说,他头晕脑涨,看不清东西了,还有点想吐,手指也不自觉地抖动。在中医看来,这是一个完整的热盛伤津、津枯血燥、血燥生风、风动眩晕的过程。
夏天气温高,人体要维持正常的体温,就要消耗比平时多的津液,津液储存相对较少,属于热盛伤津;如果一次出汗太多,又没有及时补充水分,由于“津液同源”,人体会自动从血液中抽吸津液,导致“津枯血燥”。津液和血液都少了,脏腑就开始“闹罢工”了,气血不受脏腑的约束,就不按正常的顺序流动,反过来四处乱闯,引起眩晕、视物旋转、抽搐等症状。由于这不是感受自然界中的外风,症状却像自然界的风一样急骤、多变,因此被称为“内风”。
要想不让内风伺机作乱,就要保存人体的津液,也就是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人体一旦缺水,会发出很多预警信号,如嘴唇干燥、口干舌燥、皮肤发皱、小便量少等。在正常情况下,办公族每天要喝6~8杯温开水,1杯水大约200毫升;但是如果夏季在室外工作或参加室外活动,又大量出汗,就要根据嘴唇的干燥程度定时、定量了,即渴了就喝、不渴少喝、少量多次喝(每次100~200毫升,半小时到1小时喝1次)。
另外,在暑热天气里,人们可以饮用一些中药凉茶,既生津又解热。在竹叶、麦冬、生地、玄参、乌梅、炒山楂、芦根、茅根、菊花、陈皮等中药中,每次选两三种,捏一两撮,用开水冲泡,代茶饮,可滋阴熄风、生津止渴、消暑清热、宁心除烦。,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