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医药》 > 2020年第15期
编号:420408
中成药巧治脾胃虚寒
关键词:寒证,本药,症见,附子理中丸,片(伴胃,肠,肺,心脏病和消化道出血者较适用),桂附理中丸,片(伴风寒感冒和肾脏,生殖系统疾病者较适用),香砂理中丸(伴食后腹泻加重,甚至完谷不化者较适用),止泻保童颗粒(小儿适用)

     □广东省连州市北湖医院副主任医师 陈金伟

    凡是温性和热性,能温里祛寒,治疗寒证的药物(如附子、干姜、肉桂等),称温里药。治里寒证的方剂(如里中丸、四逆汤、良附丸等),统称温里剂。里寒证有多种,其中以脾胃虚寒较为常见,又以饮食不当为常见诱因。夏季虽暑热当道,但人们若嗜食凉食,或在空调房里呆的太久,或空调温度太低,易患里寒证。治疗里寒证除可使用煎剂,还可使用具有“简、便、廉、验”特点的中成药。笔者根据临床所见,搜集并整理了几个使用中成药治疗以脾胃虚寒为主的案例,供大家参考。

    附子理中丸/片(伴胃、肠、肺、心脏病和消化道出血者较适用)

    60岁的黄先生素有慢支肺气肿、肺心病、胃溃疡,1个月前出现脘腹冷痛、手足不温、呕吐泄泻,原有痔疮出血,自我诊断为“胃炎”“便血”,自服胃炎胶囊、云南白药7天疗效不显,故到某医院中医科求诊。中医师诊断为脾胃虚寒(胃溃疡、内痔出血),给予附子理中丸口服。口服1天脘腹冷痛、呕吐泄泻、痔疮出血缓解;3天脘腹冷痛、呕吐泄泻、痔疮出血消失,手足不温缓解。效不更方,继续巩固用药14天,手足不温消失,随访1个月未见复发。

    本药由附子(制)、干姜、甘草、党参和白术组成,具有温中健脾的功效。药理学研究发现,本药有促进溃疡愈合、增加凝血物质生成、增强抵抗力的作用,临床上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胃肠出血等症的治疗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352 字符
如果您在使用手机等流览时无法查看或下载全文,可能是被搜索引擎失真“转码”,请点击屏幕最下方的“电脑版”或“原网页”访问。


限于服务器压力,网站部分信息只供爱心会员或有一定积分的注册会员流览。
此信息需要 2 积分(免费注册登录后每天可以领取10个积分)。
用户名
密 码
  忘了密码

如果您还不是100md.com会员,欢迎 免费注册
如果您想获得积分,点击这里 查看积分规则
如果您想订购杂志,请直接与家庭医药编辑部联系。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