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 2008年第12期
编号:11751512
中医辨病(之四)观汗辨病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2月1日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08年第12期
     传统医学认为,汗为心液。出汗是人体排泄和调节体温的一种生理功能。但如果出汗的方式,或汗液的量、色和气味发生改变,则可能是某种疾病的一种提示,应引起重视。

    自汗不是因为天气闷热、服用发汗药及其它刺激因素而经常出汗称为“自汗”。多因肺气虚弱、阳不摄阴、津液外泄所致,常伴有神疲、乏力、气短、畏寒等阳气虚损的症状。多见于患有佝偻病的孩子及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患者。

    盗汗入睡则汗出,醒后则汗止。盗汗多因阴虚而致,阴虚则阳亢,阴不御阳,津随液为汗,常伴有五心烦热、失眠、口咽干燥等症状。常见于肺结核浸润期患者。

    战汗即全身战栗后汗出,是热性病过程中正邪抗争的一种表现。如战汗后热退,脉静身凉,表示邪去正安,元气恢复,是一种好现象。若汗出后四肢厥冷、烦躁不安,表示正不胜邪,正气虚弱,是危重症候。战汗多见于各种传染病的初、中期。

    头汗汗出仅限于头部。多因上焦邪热,或中焦湿热郁蒸所致。若见于大病之后,或老年人气喘而头额汗出,多为虚症。如重病末期突然额汗大出,是属虚阴上越,阴虚不能附阳,阴津随气而脱的危象。但小孩睡觉时也常常头部出汗,若无其它症状,则不属病象。

    偏汗俗称“半身汗”。它见于左侧或右侧、上半身或下半身。皆为风痰或风湿之邪阻滞经脉,或营卫不周,或气血不和所致。多见于风湿或偏瘫患者。若老人出偏汗可能为中风先兆。

    冷汗指畏寒、肢冷而出汗。汗前并不发热,口不渴,常伴有精神不振、面色苍白、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脉迟沉、舌淡等表现。多因平素阳虚、卫气不足所致,也可因受惊吓引起。, http://www.100md.com(罗中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