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湿热体质的刮痧法
高温酷热后,接连阴雨绵绵,人体极易感受外来湿邪的侵袭,出现浑身无力、舌苔浊腻、脾胃不合、食欲下降、心烦焦躁、头身困重、口渴恶心等,中医称此为“夏日伤寒”或湿热病。
“湿”即通常所说的水湿,它有外湿和内湿的区分。外湿是由于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居室潮湿,使外来水湿入侵人体而引起;内湿则是一种病理产物,常与消化功能失调有关。中医认为脾有“运化水湿”的功能,若体虚消化不良或暴饮暴食,吃过多油腻、甜食,则脾就不能正常运化而使“水湿内停”;且脾虚的人也易招来外湿的入侵,外湿也常因阻脾胃使湿从内生,犹其长夏多暑湿,暑湿困脾,易致脾虚,两者是相互影响的,以致体内“湿气”难排。
“热”即中医所说的一种热象。热是与湿同时存在的,或因夏秋季节天热湿重,湿与热合并侵袭人体,或因湿久留体内而化热,因此,湿与热同时存在是很常见的。湿热体质者体内就像“桑拿天”,内环境不清洁,湿热濛浊,排泄不畅,外环境有如脸上油光,起痘,痤疮,背后、臀部起小疖等,内外皆显得“浊”而不清。
湿热体质和痰湿体质有些相似之处,即体内都是有“湿”,一为水湿内停而化痰,一为久湿而生内热;都与脾主运化水湿有关,是夏、长夏季节体质表征比较明显的状态。脾胃为后天之本,调理脾胃是后天体质状态的根本保障。因此,湿热体质的刮痧保健,重在清肝利胆、清热祛湿。
刮痧方法
湿热质者一般体内多实热,在刮痧操作时根据其承受力可采取平补平泻手法或泻法刮拭。
以采取治疗刮痧(涂油刮)为主。在需要刮痧部位涂上刮痧活血剂刮拭,会有痧像呈现。一般3~7天刮拭1次,每次20~30分钟。
具体操作
1.刮拭督脉:从大椎穴(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刮拭至命门穴(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处)10~20次。手法宜轻缓,以免伤及脊柱。体形瘦弱者可以用板点按棘突下的凹陷处,每个椎间隙点按3~5次,也可达到同样的效果。
2.用角刮法刮拭从大椎至命门穴相平处两侧华佗夹脊穴10~20次。角刮法即用刮板角部在穴位上自上而下刮拭,刮板面与刮拭皮肤呈45度角倾斜。华佗夹脊穴是脏腑之气输通出入之处,具有调理脏腑气血的功用。
3.从肺俞穴开始,经心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至肾俞穴。肺俞穴和膈俞穴是治疗盗汗、潮热的有效穴位,在这两个穴位间刮拭点按都有调治湿热的作用(如图1)。
4.重点刮拭曲池穴(肘横纹尽头,桡侧),合谷穴(大拇指与食指之间,即虎口处),可以适当采用点压、按揉手法,每侧刮拭20~30次。曲池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为地部之上的湿浊之气,刮拭此穴可燥化大肠经湿热,推走水湿云气。
5.刮拭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胫骨旁1横指处)到丰隆穴(外踝前缘与外膝眼连线中点处)20~30次。足三里有健脾益胃、促进胃肠动力之功;丰隆穴是化痰祛湿的要穴。
6.刮拭阴陵泉(膝内侧,胫骨内侧髁下缘凹陷处)到三阴交(内踝尖上4横指,胫骨后缘)10~20次(如图2)。
湿热者体质特征
形体特征:形体中等或偏瘦,面垢油光,易生痤疮。
常见症状:口苦口臭,身重困倦,大便黏滞不畅或燥结,小便短黄,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滑数,男性易阴囊潮湿,女性易带下增多。
适应能力:对夏末秋初湿热气候,湿重或气温偏高环境较难适应。
易患疾病:腰酸背痛、低烧、皮肤病(脂溢性皮炎、酒糟鼻、脓包痤疮、毛囊炎、体癣)、肝炎、胆囊炎、胆结石、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盆腔炎、宫颈炎、阴道炎等。
饮食调养:可选择一些健脾化湿的食物,如红小豆、绿豆、芹菜、黄瓜、白菜、卷心菜、扁豆、苋菜、苦瓜、冬瓜、藕等。不宜过食生冷、油腻的食物,以免助湿伤脾。禁忌辛烈燥热、 大热大补的食物和饮品。
运动调摄:适合做大强度、大运动量的锻炼。如中长跑、游泳、爬山、各种球类、武术等。但在运动时应当避开暑热环境,以免伤及脾胃。 (杨广识)
“湿”即通常所说的水湿,它有外湿和内湿的区分。外湿是由于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居室潮湿,使外来水湿入侵人体而引起;内湿则是一种病理产物,常与消化功能失调有关。中医认为脾有“运化水湿”的功能,若体虚消化不良或暴饮暴食,吃过多油腻、甜食,则脾就不能正常运化而使“水湿内停”;且脾虚的人也易招来外湿的入侵,外湿也常因阻脾胃使湿从内生,犹其长夏多暑湿,暑湿困脾,易致脾虚,两者是相互影响的,以致体内“湿气”难排。
“热”即中医所说的一种热象。热是与湿同时存在的,或因夏秋季节天热湿重,湿与热合并侵袭人体,或因湿久留体内而化热,因此,湿与热同时存在是很常见的。湿热体质者体内就像“桑拿天”,内环境不清洁,湿热濛浊,排泄不畅,外环境有如脸上油光,起痘,痤疮,背后、臀部起小疖等,内外皆显得“浊”而不清。
湿热体质和痰湿体质有些相似之处,即体内都是有“湿”,一为水湿内停而化痰,一为久湿而生内热;都与脾主运化水湿有关,是夏、长夏季节体质表征比较明显的状态。脾胃为后天之本,调理脾胃是后天体质状态的根本保障。因此,湿热体质的刮痧保健,重在清肝利胆、清热祛湿。
刮痧方法
湿热质者一般体内多实热,在刮痧操作时根据其承受力可采取平补平泻手法或泻法刮拭。
以采取治疗刮痧(涂油刮)为主。在需要刮痧部位涂上刮痧活血剂刮拭,会有痧像呈现。一般3~7天刮拭1次,每次20~30分钟。
具体操作
1.刮拭督脉:从大椎穴(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刮拭至命门穴(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处)10~20次。手法宜轻缓,以免伤及脊柱。体形瘦弱者可以用板点按棘突下的凹陷处,每个椎间隙点按3~5次,也可达到同样的效果。
2.用角刮法刮拭从大椎至命门穴相平处两侧华佗夹脊穴10~20次。角刮法即用刮板角部在穴位上自上而下刮拭,刮板面与刮拭皮肤呈45度角倾斜。华佗夹脊穴是脏腑之气输通出入之处,具有调理脏腑气血的功用。
3.从肺俞穴开始,经心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至肾俞穴。肺俞穴和膈俞穴是治疗盗汗、潮热的有效穴位,在这两个穴位间刮拭点按都有调治湿热的作用(如图1)。
4.重点刮拭曲池穴(肘横纹尽头,桡侧),合谷穴(大拇指与食指之间,即虎口处),可以适当采用点压、按揉手法,每侧刮拭20~30次。曲池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为地部之上的湿浊之气,刮拭此穴可燥化大肠经湿热,推走水湿云气。
5.刮拭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胫骨旁1横指处)到丰隆穴(外踝前缘与外膝眼连线中点处)20~30次。足三里有健脾益胃、促进胃肠动力之功;丰隆穴是化痰祛湿的要穴。
6.刮拭阴陵泉(膝内侧,胫骨内侧髁下缘凹陷处)到三阴交(内踝尖上4横指,胫骨后缘)10~20次(如图2)。
湿热者体质特征
形体特征:形体中等或偏瘦,面垢油光,易生痤疮。
常见症状:口苦口臭,身重困倦,大便黏滞不畅或燥结,小便短黄,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滑数,男性易阴囊潮湿,女性易带下增多。
适应能力:对夏末秋初湿热气候,湿重或气温偏高环境较难适应。
易患疾病:腰酸背痛、低烧、皮肤病(脂溢性皮炎、酒糟鼻、脓包痤疮、毛囊炎、体癣)、肝炎、胆囊炎、胆结石、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盆腔炎、宫颈炎、阴道炎等。
饮食调养:可选择一些健脾化湿的食物,如红小豆、绿豆、芹菜、黄瓜、白菜、卷心菜、扁豆、苋菜、苦瓜、冬瓜、藕等。不宜过食生冷、油腻的食物,以免助湿伤脾。禁忌辛烈燥热、 大热大补的食物和饮品。
运动调摄:适合做大强度、大运动量的锻炼。如中长跑、游泳、爬山、各种球类、武术等。但在运动时应当避开暑热环境,以免伤及脾胃。 (杨广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