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贵在谨于微
明代著名医学家张景岳曾说:“知命者其谨于微而已矣”,又说“履霜坚冰至,贵在谨乎微,此诚医学之纲领,生命之枢机也”。其中的“谨于微”三个字,一语中的,是养生精华的高度浓缩。“微”,就是容易让人忽略的细微之处,往往是影响健康非常重要的因素。纵观古今,死于意外及暴病者只是极少数,多数情况下,生命之伤皆“害成于微”,故养生当于微细之处格外谨慎。
首先,微习谨行。养生应当先形成良好习惯。“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谨细地将好习惯带来的一次次微小增益蓄积起来,才能形成强健壮阔的滔滔“生命之海”。生活的方方面面,起居、饮食、言行等,都是好习惯形成的空间;生命中的每时每刻,生、长、壮、老,都是好习惯形成的时间。微习谨行的养生,就是要从点点滴滴中养成好习惯,并将其贯穿于一生,成为生命常态,形成“长效机制”。
其次,微处谨防。人的一生必然会面临各种伤身损命的危险因素,这些因素初时往往毫不起眼,累积至一定程度就会爆发出来,“病来如山倒”,让人措手不及。养生若能尽可能躲避、防范、减少危险因素,生命健康就能“源远流长”。这就是南宋大诗人陆游之“养生如艺木,培植要得宜;常使无夭伤,自有干云时”诗中所反映的养生道理。陆游儿时体弱多疾,后来悟得养生要妙,“中年弃嗜欲,晚岁节饮食,中坚却外慕,魔盛有定力”,用意志力摈弃不良习惯,从而赢得了85岁的高寿。
第三,微病谨治。身体稍有不适,或者病情比较轻的时候就要及时调养或治疗,将疾病扼杀在摇篮之中。中医历来重视“治未病”,应用在养生中,就是“谨于微”的养生方式。清代大医家吴鞠通说:“圣人不忽于细,必谨于微,医者于此等处,尤当加意也。”病越轻,生命受伤越小;病越重,生命受伤越重,养生千万不能因病情轻微而忽视防治。相反,在病微之时,是治疗的最佳时机,因此“尤当加意”。
总之,“享期颐、登上寿者,皆是守身执玉之士。孰得孰失,岂可不慎于细而谨于微哉!”《道德经》言:“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生命健康、延年益寿是天下大事之最根本者,更当“谨于微”啊!, http://www.100md.com(阿珂)
首先,微习谨行。养生应当先形成良好习惯。“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谨细地将好习惯带来的一次次微小增益蓄积起来,才能形成强健壮阔的滔滔“生命之海”。生活的方方面面,起居、饮食、言行等,都是好习惯形成的空间;生命中的每时每刻,生、长、壮、老,都是好习惯形成的时间。微习谨行的养生,就是要从点点滴滴中养成好习惯,并将其贯穿于一生,成为生命常态,形成“长效机制”。
其次,微处谨防。人的一生必然会面临各种伤身损命的危险因素,这些因素初时往往毫不起眼,累积至一定程度就会爆发出来,“病来如山倒”,让人措手不及。养生若能尽可能躲避、防范、减少危险因素,生命健康就能“源远流长”。这就是南宋大诗人陆游之“养生如艺木,培植要得宜;常使无夭伤,自有干云时”诗中所反映的养生道理。陆游儿时体弱多疾,后来悟得养生要妙,“中年弃嗜欲,晚岁节饮食,中坚却外慕,魔盛有定力”,用意志力摈弃不良习惯,从而赢得了85岁的高寿。
第三,微病谨治。身体稍有不适,或者病情比较轻的时候就要及时调养或治疗,将疾病扼杀在摇篮之中。中医历来重视“治未病”,应用在养生中,就是“谨于微”的养生方式。清代大医家吴鞠通说:“圣人不忽于细,必谨于微,医者于此等处,尤当加意也。”病越轻,生命受伤越小;病越重,生命受伤越重,养生千万不能因病情轻微而忽视防治。相反,在病微之时,是治疗的最佳时机,因此“尤当加意”。
总之,“享期颐、登上寿者,皆是守身执玉之士。孰得孰失,岂可不慎于细而谨于微哉!”《道德经》言:“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生命健康、延年益寿是天下大事之最根本者,更当“谨于微”啊!, http://www.100md.com(阿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