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诊断中的“假”影像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超声检查,甚至很大一部分人接受过超声检查。超声检查可以动态地显示器官的运动以及血流状况,实时获取身体上各个部位的功能和形态学信息,从而发现身体的异常状况。但因为在超声检查中,骨骼、肺、胃肠道内的气体可能会对超声波产生的入射光线发生全反射现象,从而产生“假”影像,影响检查效果,这在临床上被称作为超声伪像。
超声伪像是指任一回波信号被超声诊断设备所显示的位置,与被检体内回波界面的实际位置不符,或被显示的信号振幅、灰度变化不与被显示的回波界面特性变化相关。具有一定波长、振幅、相位、声强等参数的超声波声束,以一定方向、角度射入具有不同密度、声速、声特性阻抗等参数的非均匀、各向异性的人体组织和复杂界面、不同颗粒度的媒质中传播时,会产生声反射、折射、绕射、衍射、透射、散射以及衰减、吸收、频移、波型转换、非线性效应等复杂的物理现象,这是超声显像的基础,也是产生声学伪像的原因。事实说明,伪像的存在是普遍的、绝对的,这些假的影像可能会影响我们对病变的观察,当然有时候也可以帮助我们诊断。
临床上常见的超声伪像有以下几种——
混响伪像:是由于超声束垂直照射到平整的大界面如胸壁、腹壁上,部分超声波返回探头表面之后,又被探头的平滑面再次反射进入人体。如此,超声波在探头表面和大界面之间来回反射,形成混响的形态。强烈的混响多见于含气体较多的肺和肠管表面;较弱的混响可使膀胱、肝、肾、胆囊的表面出现假回声,容易误诊为脏器壁的增厚或肿瘤等。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医生在操作时会适当侧动探头,避免聲束垂直入射界面;也会加压或减压探头,以使多次反射的距离缩小或增大。
多次内部混响和振铃效应:内部混响是指超声束在组织器官异物内来回反射直至衰减,形成彗星尾征。振铃效应是指超声束在若干微气泡包裹的极少量液体中强烈地来回反射,产生很长的条状图像干扰。利用内部混响可提示产生气杆菌感染,如产气杆菌感染性肝脓肿、膈下脓肿以及宫内感染等。振铃伪像有时也有助于诊断,如可用之识别肝内胆管积气、胃肠道气体、胆囊腺肌增生症等。
部分容积效应:是超声断层图的切片厚度较宽,使病灶回声与周围组织回声重叠,多见于体积较小的低回声或无回声结构,比如血管。为了避免此效应,医生在操作时会不断调整切面,使病灶尽可能多的落在超声束内;对于体积较小的病灶,会选用超声束薄一点的探头;前后移动探头,根据图像出现的变化也可以判断结构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旁瓣伪像:是由于主声束以外的旁瓣反射所产生的。在结石和肠气等强回声两侧出现的“披纱征”和“狗耳征”等,都属于旁瓣伪像。改变探头位置与扫查方向、调节聚焦位置、采用动态变迹技术与变孔径技术等,可以消除这种伪像。
声影:是指当声束遇到强反射或声衰减程度很高的物质声束完全被遮挡时,在其后方出现的条带状无回声区。声影一方面有助于临床超声诊断,比如发现结石、识别肿瘤的性质;另一方面也会对诊断产生不利影响,如较宽的声影遮挡了后方组织而造成漏诊,或大量的胆囊结石声影遮盖了胆囊肿瘤。
此外,临床上常见的超声伪像还有镜面伪像、棱镜伪像等十余种。患者在接受检查时不要对其有顾虑,因为临床上已经将这些伪像产生的原因搞得很清楚,既能有效避免伪像引起的误诊或漏诊,又能利用一些伪像的特性来帮助医生诊断。, http://www.100md.com(贾南)
超声伪像是指任一回波信号被超声诊断设备所显示的位置,与被检体内回波界面的实际位置不符,或被显示的信号振幅、灰度变化不与被显示的回波界面特性变化相关。具有一定波长、振幅、相位、声强等参数的超声波声束,以一定方向、角度射入具有不同密度、声速、声特性阻抗等参数的非均匀、各向异性的人体组织和复杂界面、不同颗粒度的媒质中传播时,会产生声反射、折射、绕射、衍射、透射、散射以及衰减、吸收、频移、波型转换、非线性效应等复杂的物理现象,这是超声显像的基础,也是产生声学伪像的原因。事实说明,伪像的存在是普遍的、绝对的,这些假的影像可能会影响我们对病变的观察,当然有时候也可以帮助我们诊断。
临床上常见的超声伪像有以下几种——
混响伪像:是由于超声束垂直照射到平整的大界面如胸壁、腹壁上,部分超声波返回探头表面之后,又被探头的平滑面再次反射进入人体。如此,超声波在探头表面和大界面之间来回反射,形成混响的形态。强烈的混响多见于含气体较多的肺和肠管表面;较弱的混响可使膀胱、肝、肾、胆囊的表面出现假回声,容易误诊为脏器壁的增厚或肿瘤等。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医生在操作时会适当侧动探头,避免聲束垂直入射界面;也会加压或减压探头,以使多次反射的距离缩小或增大。
多次内部混响和振铃效应:内部混响是指超声束在组织器官异物内来回反射直至衰减,形成彗星尾征。振铃效应是指超声束在若干微气泡包裹的极少量液体中强烈地来回反射,产生很长的条状图像干扰。利用内部混响可提示产生气杆菌感染,如产气杆菌感染性肝脓肿、膈下脓肿以及宫内感染等。振铃伪像有时也有助于诊断,如可用之识别肝内胆管积气、胃肠道气体、胆囊腺肌增生症等。
部分容积效应:是超声断层图的切片厚度较宽,使病灶回声与周围组织回声重叠,多见于体积较小的低回声或无回声结构,比如血管。为了避免此效应,医生在操作时会不断调整切面,使病灶尽可能多的落在超声束内;对于体积较小的病灶,会选用超声束薄一点的探头;前后移动探头,根据图像出现的变化也可以判断结构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旁瓣伪像:是由于主声束以外的旁瓣反射所产生的。在结石和肠气等强回声两侧出现的“披纱征”和“狗耳征”等,都属于旁瓣伪像。改变探头位置与扫查方向、调节聚焦位置、采用动态变迹技术与变孔径技术等,可以消除这种伪像。
声影:是指当声束遇到强反射或声衰减程度很高的物质声束完全被遮挡时,在其后方出现的条带状无回声区。声影一方面有助于临床超声诊断,比如发现结石、识别肿瘤的性质;另一方面也会对诊断产生不利影响,如较宽的声影遮挡了后方组织而造成漏诊,或大量的胆囊结石声影遮盖了胆囊肿瘤。
此外,临床上常见的超声伪像还有镜面伪像、棱镜伪像等十余种。患者在接受检查时不要对其有顾虑,因为临床上已经将这些伪像产生的原因搞得很清楚,既能有效避免伪像引起的误诊或漏诊,又能利用一些伪像的特性来帮助医生诊断。, http://www.100md.com(贾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