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医药·医药论坛》 > 2010年第9期
编号:12020164
布洛芬的临床应用进展
http://www.100md.com 2010年9月1日 《家庭医药·医药论坛》 2010年第9期
     关键词:布洛芬;进展

    中图分类号:R971+.1 文献标识码:B 文献编号:1671-4954(2010)09-673-02

    在众多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中,布洛芬(Ibuprofen)以其抗炎、解热和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小等优点被广泛应用,成为全球最畅销的非处方药物之一,并在20世纪80年代被列入我国《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收载于《中国药典》1985版。布洛芬在临床应用中是安全、有效的退热药,体温高于39.2度时其退热效果比同剂量的对乙酰氨基酚更明显,且退热时间较长;镇痛作用比阿司匹林强16N32倍,退热作用与阿司匹林相似但作用更持久,胃肠道不良反应较轻,易耐受。现对布洛芬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1药理作用与代谢

    布洛芬通过抑制环氧合酶,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而产生镇痛、抗炎作用,通过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而起解热作用。其用于治疗痛经的机制,可能是应用其对前列腺素的抑制,使子宫内压下降、宫缩减少的作用。用于治疗痛风,但不能纠正高尿酸血症。此外,布洛芬还对胃、肾组织原型(生理性)环氧合酶有抑制作用。

    布洛芬口服易吸收,与食物同服时吸收减慢,但不影响吸收量,其血浆蛋白结合率高,可达99%,服药后1.2~2.1h血药浓度达峰值,5h后关节液浓度与血药浓度相等,以后的12h内关节液浓度高于血浆浓度。半衰期一般为1.8~2h。60%~90%在肝脏内代谢,24h经肾脏由尿液排出体外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63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