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艾滋病患者应用护理需求干预方案对短期生存质量影响的研究
【摘 要】 目的:探究对住院艾滋病患者实施护理需求干预对其短期生存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本疾控中心接受的艾滋病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1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护理需求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短期生存质量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短期生存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后护理满意度为90.00%,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住院艾滋病患者应用护理需求干预,可提高其短期内生存质量,改善其身心健康状态;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 艾滋病 护理需求干预 短期生存质量 临床效果
艾滋病是机体免疫缺陷病毒感染造成的慢性传染性疾病,其病死机率极高。据相关部门调查显示,在我国艾滋病患者与病毒感染者截止2008年约有70万人左右,因艾滋病潜伏期患者无明显症状,所以大部分就诊患者均是出现了相关的临床表现,住院者大多数也是艾滋病患者。艾滋病患者机体抵抗力极低,对其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且住院患者因对自身疾病的担心,以及相关疾病知识的缺乏、病房条件与经济等问题,承受的巨大的压力;并且艾滋病患者家属部分对相关的疾病知识十分缺乏,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误解,对患者产生恐惧、排斥以及逃避行为,导致患者生存质量的下降,因此艾滋病患者住院生存质量的护理目前已成为临床重要问题[1]。笔者为探究住院艾滋病患者实施护理需求干预对其短期生存质量的影响,现选取20例艾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取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照组男性患者6例,女性患者4例,年龄5~49岁,平均年龄(21.29±2.05)岁,感染途径:静脉注射吸毒1例,性传播7例,母婴传播2例;研究组男性患者5例,女性患者5例,年龄5~50岁,平均年龄(20.71±2.85)岁,感染途径:静脉注射吸毒1例,性传播6例,母婴传播3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以及感染途径无明显差异,存在可比性与分组意义(p>0.05);全部患者均符合WHO所制定艾滋病相关诊断标准;住院时间超出10周,生命体征较为稳定,无意识与精神障碍;排除有其他严重疾病者,无法进行沟通交流者;非自愿参与本次研究者。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患者护理需求干预:①心理需求:由于各种原因艾滋病患者很容易发生恐惧、抑郁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及时与其沟通交流,倾听患者内心倾述,同时使患者自己意识到负面情绪对其康复的影响,自我缓解不良情绪;为其提供可宣泄通道,减轻其心理压力,使其积极的配合治疗[2]。②为艾滋病患者讲述相关疾病知识,以及本病所带来的危害,为患者自我护理给予正确指导,使其传播得到有效预防;护理人员可按患者自身文化程度给予健康宣教,鼓励患者进行积极治疗,让患者可看到生命的希望,提高生存质量[3]。③家庭支持需求:大部分艾滋病患者会失去家庭关怀与理解,所以护理人员应给家属做好工作,使其理解患者,并给予温暖与关怀,让患者从不良的情绪中恢复过来,④生活需求:护理人员按患者具体情况给予饮食指导,主要以高能营养为主,以保证其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与脂肪摄入;并为其制定详细运动计划。⑤母婴传播护理:对妊娠艾滋病患者给予母婴传播护理,在新生儿出生后严格限制母乳喂养,护理人员应积极与非歧视的态度为母婴艾滋病感染患者服务。
1.3 观察指标及数据处理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短期生存质量情况,包括社会功能、生理功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总体健康水平等。分值100分,得分越高生存质量越好。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釆用SPSS 17.0进行统计处理。定量指标组内比较使用配对检验,组间比较使用独立样本检验或方差分析,定性指标主要用检验或秩和检验。所有的统计学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后短期生存质量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短期生存质量、社会功能、生理功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总体健康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后护理满意度比较情况(见表1)
研究组患者护理后护理满意度为90.00%,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70.00%,数据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后护理满意度比价情况(n;%)
3 讨论
艾滋病属于一种传染性与危害性较高的疾病,对患者机体免疫系统会造成严重的损伤,致使患者很容易发生各种感染,不仅为其生理与心理造成了严重伤害,还对患者家庭与社会带去了较大的危害,所以艾滋病患者的预防与护理的加强十分重要。
近几年来,临床学者与社会对艾滋病患者生存质量越来越关注,据有关研究发现,对艾滋病患者应用护理需求干预措施,对其家庭支持与心理支持加强,给予有效的预防感染措施,对不同患者给予不同的健康教育有利于患者痛苦的减轻,生存质量与健康状态的提高。
本次研究中,笔者对20例艾滋病患者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与护理需求干预,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短期生存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了对艾滋病患者给予护理需求干预措施,有利于提高其生存质量,改善健康状态,其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且对本次参与的艾滋病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发现,研究组患者护理后护理满意度为90.00%,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对住院艾滋病患者应用护理需求干预,可提高其短期内生存质量,改善其身心健康状态;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与进一步的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敦,姜小鹰,陈艳清等.住院艾滋病患者生存质量与护理需求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1):1-4.
[2]陈菊娣,任勇,杭兰生等.老年艾滋病患者临终关怀真实感受的质性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8):954-955.
[3]杨运娟,陈文娜,陈群梅等.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亲属照顾者不良心理行为表现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5):716-718., http://www.100md.com(陈丽)
【关键词】 艾滋病 护理需求干预 短期生存质量 临床效果
艾滋病是机体免疫缺陷病毒感染造成的慢性传染性疾病,其病死机率极高。据相关部门调查显示,在我国艾滋病患者与病毒感染者截止2008年约有70万人左右,因艾滋病潜伏期患者无明显症状,所以大部分就诊患者均是出现了相关的临床表现,住院者大多数也是艾滋病患者。艾滋病患者机体抵抗力极低,对其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且住院患者因对自身疾病的担心,以及相关疾病知识的缺乏、病房条件与经济等问题,承受的巨大的压力;并且艾滋病患者家属部分对相关的疾病知识十分缺乏,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误解,对患者产生恐惧、排斥以及逃避行为,导致患者生存质量的下降,因此艾滋病患者住院生存质量的护理目前已成为临床重要问题[1]。笔者为探究住院艾滋病患者实施护理需求干预对其短期生存质量的影响,现选取20例艾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取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照组男性患者6例,女性患者4例,年龄5~49岁,平均年龄(21.29±2.05)岁,感染途径:静脉注射吸毒1例,性传播7例,母婴传播2例;研究组男性患者5例,女性患者5例,年龄5~50岁,平均年龄(20.71±2.85)岁,感染途径:静脉注射吸毒1例,性传播6例,母婴传播3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以及感染途径无明显差异,存在可比性与分组意义(p>0.05);全部患者均符合WHO所制定艾滋病相关诊断标准;住院时间超出10周,生命体征较为稳定,无意识与精神障碍;排除有其他严重疾病者,无法进行沟通交流者;非自愿参与本次研究者。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患者护理需求干预:①心理需求:由于各种原因艾滋病患者很容易发生恐惧、抑郁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及时与其沟通交流,倾听患者内心倾述,同时使患者自己意识到负面情绪对其康复的影响,自我缓解不良情绪;为其提供可宣泄通道,减轻其心理压力,使其积极的配合治疗[2]。②为艾滋病患者讲述相关疾病知识,以及本病所带来的危害,为患者自我护理给予正确指导,使其传播得到有效预防;护理人员可按患者自身文化程度给予健康宣教,鼓励患者进行积极治疗,让患者可看到生命的希望,提高生存质量[3]。③家庭支持需求:大部分艾滋病患者会失去家庭关怀与理解,所以护理人员应给家属做好工作,使其理解患者,并给予温暖与关怀,让患者从不良的情绪中恢复过来,④生活需求:护理人员按患者具体情况给予饮食指导,主要以高能营养为主,以保证其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与脂肪摄入;并为其制定详细运动计划。⑤母婴传播护理:对妊娠艾滋病患者给予母婴传播护理,在新生儿出生后严格限制母乳喂养,护理人员应积极与非歧视的态度为母婴艾滋病感染患者服务。
1.3 观察指标及数据处理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短期生存质量情况,包括社会功能、生理功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总体健康水平等。分值100分,得分越高生存质量越好。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釆用SPSS 17.0进行统计处理。定量指标组内比较使用配对检验,组间比较使用独立样本检验或方差分析,定性指标主要用检验或秩和检验。所有的统计学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后短期生存质量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短期生存质量、社会功能、生理功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总体健康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后护理满意度比较情况(见表1)
研究组患者护理后护理满意度为90.00%,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70.00%,数据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后护理满意度比价情况(n;%)
3 讨论
艾滋病属于一种传染性与危害性较高的疾病,对患者机体免疫系统会造成严重的损伤,致使患者很容易发生各种感染,不仅为其生理与心理造成了严重伤害,还对患者家庭与社会带去了较大的危害,所以艾滋病患者的预防与护理的加强十分重要。
近几年来,临床学者与社会对艾滋病患者生存质量越来越关注,据有关研究发现,对艾滋病患者应用护理需求干预措施,对其家庭支持与心理支持加强,给予有效的预防感染措施,对不同患者给予不同的健康教育有利于患者痛苦的减轻,生存质量与健康状态的提高。
本次研究中,笔者对20例艾滋病患者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与护理需求干预,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短期生存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了对艾滋病患者给予护理需求干预措施,有利于提高其生存质量,改善健康状态,其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且对本次参与的艾滋病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发现,研究组患者护理后护理满意度为90.00%,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对住院艾滋病患者应用护理需求干预,可提高其短期内生存质量,改善其身心健康状态;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与进一步的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敦,姜小鹰,陈艳清等.住院艾滋病患者生存质量与护理需求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1):1-4.
[2]陈菊娣,任勇,杭兰生等.老年艾滋病患者临终关怀真实感受的质性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8):954-955.
[3]杨运娟,陈文娜,陈群梅等.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亲属照顾者不良心理行为表现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5):716-718., http://www.100md.com(陈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