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今日健康》 > 2015年第11期
编号:12841403
DNA分子标记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1月1日 《今日健康》 2015年第11期
     【摘 要】 我国中药资源丰富,但来源复杂,存在着难以定性定量分析等的问题。因此,DNA分子标记技术在中药鉴别中的作用日渐受到重视。本文介绍了分子标记的概念、发展简史以及其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关键词】 分子标记 中药 发展与应用

    随着人们对生命认识的不断加深以及遗传学的不断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遗传标记被发现,遗传标记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遗传标记具有两个基本特征,即可遗传性和可识别性,主要分为4种类型,即形态标记、细胞学标记、生化标记和分子标记。本文介绍的DNA分子标记技术便是指狭义的分子标记。

    1 DNA分子标记发展简史

    1974年,Grozdicker等人发现了第一个分子标记技术—RFLP标记技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标记的原理是先用限制性内切酶酶解样品DNA[1]。1982年,Hamade发现了简单序列重复标记(SSR)[2]。1987年Muills和Faloona发明了PCR技术。在1990年与1995年之间,先后发明了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RAPD)、任意引物PCR(AP-PCR)、表达序列标签(EST)标记技术、扩展片段长度多态性标记(AFLP)、简单重复间序列标记(ISSR)等技术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75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