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今日健康》 > 2016年第4期
编号:12875800
小儿腹泻的治疗效果及药物的合理选用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6年4月1日 《今日健康》 2016年第4期
     【摘 要】 目的:分析小儿腹泻的治疗效果及药物的合理选用。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172例小儿腹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参照组(n=86)和观察组(n=86),参照组应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加强药物合理选择,评价并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其与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7.2%统计比较,观察组优于参照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进行统计比较,观察组显著短于参照组(P<0.05)。结论:小儿腹泻治疗过程中科学合理选择药物对显著提高治疗效果,缩短康复时间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小儿腹泻 药物合理选用 治疗效果

    小儿腹泻是临床儿科常见疾病之一,其是多种病原、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大便次数不断增多的,且大便性状发生改变。小儿腹泻可在任何季节发病,2岁以下婴幼儿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患儿,其不仅会造成小儿营养状况不佳,生长发育受阻,还可能直接威胁到患儿生命安全。如何科学合理的选择治疗药物或方法,防止出现药物副作用,切实提高治疗效果和控制腹泻时间是临床方面重点需要考虑的问题[1]。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172例小儿腹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进行如下总结与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1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172例小儿腹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参照组(n=86)和观察组(n=86),参照组男41例,女45例,患儿年龄4-24个月,平均(15.6±2.3)个月;病程1-3d,平均病程(1.5±0.5)d;观察组男40例,女46例,患儿年龄3-23个月,平均(16.3±2.5)个月;病程1-4d,平均病程(1.8±0.4)d。将两组患儿的基本资料录入相应的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结果发现组间差异并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参照组应用常规方法治疗,首先对患儿的临床表现进行密切观察,然后予以抗感染、补液以及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等对症基础治疗。观察组根据患儿不同病因采取适宜的治疗方案,并加强药物合理选择,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思密达+黄连素药物保留灌肠的治疗方法,针对年龄在3个月-1岁的患儿,每次给予1/2包思密达;针对1-2岁的患儿,则给予1包思密达,并在此基础上,在生理盐水中溶入适量已经研成粉的黄连素,制成浓度为2%的溶液,然后与20ml的思密达进行充分混合,制成灌肠液,保证其温度在36℃-39℃范围内。协助患儿选择左侧卧位,提高其臀部约10cm左右,采用注射器抽取20ml药物后连接一次性肛门管,借助液体石蜡油的润滑作用,将其缓慢插入患儿肛门之中,深度10-15cm。

    1.3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标准:连续治疗3d后,患儿大便次数和性状完全恢复正常情况,全身疾病症状全部消失;有效标准:连续治疗3d后,患儿大便次数和性状与治疗前相比改善明显,全身疾病症状有所好转;无效标准:连续治疗3d后,患儿大便次数、性状未见任何改善,全身疾病症状无任何改善,甚至出现加重现象[2]。

    1.4 统计学研究

    将得到的全部数据均应用SPSS22.0版本的统计学软件加以处理,以(x±s)表示住院时间,并应用t检验组间比较,以百分率(%)表示治疗总有效率,并应用x2检验组间比较,若P<0.05。则证明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与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7.7%、87.2%,两组之间进行统计比较,差异显著(P<0.05),数据见表1所示。

    2.2 两组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2.7±0.3)d,参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为(3.4±0.5)d,经统计比较。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小儿腹泻在临床中又被称之为秋季腹泻,其在秋冬季节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春夏季,患儿发病之后的典型临床表现为食欲不佳、腹胀腹泻、恶心呕吐等。通常情况下,临床针对小儿腹泻采取的治疗方案多为常规治疗基础上选择相应的药物予以控制,药物治疗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还能显著缩短患儿治疗时间,并可较好的评估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及严重程度。鉴于此,选择小儿腹泻治疗药物时,必须综合考虑患儿的具体情况,本着科学合理的原则[3]。

    针对感染性小儿腹泻患儿,首先应该明确是细菌导致的腹泻症状,然后选用口服氨基苷类药物加以治疗,因为这类药物具有性质稳定、水溶性良好及广谱抗菌性等优势;针对非感染性小儿腹泻患儿,明确其是喂养不定时、或者饮食不合理、过早予以脂肪或淀粉类食物导致的,首先应该对患儿日常饮食进行调节,然后予以有助于消化的药物,微生态制剂是临床首选,因为其可促进肠道菌群紊乱得以恢复,并对肠道屏障作用进行重建,通过不断减少肠道内源性毒素生成或吸收的作用,缓解临床症状,使患儿腹泻时间明显缩短。另外,对小儿腹泻患儿还必须做好脱水预防性治疗,以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儿生活质量[4-5]。

    根据本组实验得到的结果可知,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和住院时间,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证明,小儿腹泻治疗过程中科学合理选择药物对显著提高治疗效果,缩短康复时间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贝文政.小儿腹泻的治疗与药物的合理选用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24(3):1492.

    [2]唐春梅.小儿腹泻药物的合理选用与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04(2):194.

    [3]李洋.小儿腹泻的治疗与药物的合理选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2(68):67-67.

    [4]孙茜.探讨小儿腹泻的治疗与药物的合理选用[J].中国医药导刊,2012,31(9):1615-1616.

    [5]康杰.小儿腹泻的合理治疗与药物选择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166-167., http://www.100md.com(谈晓倩 宋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