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今日健康》 > 2016年第6期 > 正文
编号:12992168
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6年6月1日 《今日健康》2016年第6期
     【摘 要】 目的 探讨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自2006年1月至2016年1月,回顾性收集我院普通外科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246例,其中12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分析切口感染患者和不感染患者临床特征,并分析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非感染的患者比较,感染的患者术前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显著增高,白蛋白显著降低,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C反应蛋白增高和白蛋白降低是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术前白蛋白降低、C反应蛋白增高是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 急性阑尾炎 切口感染 危险因素

    急性阑尾炎是一个常见的普通外科疾病,阑尾切除术是常用的治疗方法,在该疾病的诊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然而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是困扰临床医生的主要问题,显著延长了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1]。分析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助于临床医生早期识别这类患者并进行针对性的预防,可能有助于降低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本研究系统性地回顾了我院收治的246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分析其危险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06年1月至2016年1月,回顾性收集我院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246例,纳入标准:⑴临床病历资料齐全;⑵发病后未至外院进行特殊治疗;⑶发病离住院时间小于72小时;⑷急性阑尾炎(急性阑尾炎的诊断根据术前B超和术中病理确诊);⑸年龄大于等于18岁。排除标准:⑴住院期间不配合治疗;⑵观察期间失访;⑶合并其他感染性疾病;⑷合并恶性肿瘤。本研究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数据收集 主要观察指标包括不同患者性别、年龄、术前C反应蛋白、白蛋白、白细胞、血红蛋白和糖尿病等。

    1.3 统计方法 本研究中所有数据分析均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完成,P<0.05则认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所有检验均为双侧检验。不同患者之间C反应蛋白等计量资料之间的差异使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不同患者性别等计数资料之间的比较使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主要临床特征分析 与非感染的患者比较,感染的患者术前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显著增高,白蛋白显著降低,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C反应蛋白增高和白蛋白降低是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2。

    3 讨论

    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是困扰临床医师的主要问题,为改善这类患者临床预后,有必要分析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本研究显示C反应蛋白升高和白蛋白降低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C反应蛋白是一种急性相蛋白,在炎症时显著升高,其水平可以较好地反映患者体内炎症水平[2],结合本研究显示术前患者炎症水平越重,术后感染风险越高,对于术前C反应蛋白增高的患者,应加强感染控制。另外,白蛋白是人体的一种重要蛋白,与人体的免疫力等诸多功能息息相关[3]。其水平降低表明患者体内免疫力下降,营养状况较差,提示免疫力下降和营养不良是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另外,研究显示糖尿病是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4]。但本研究中两组患者糖尿病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可能与本研究纳入的病例数较少有关,这是本研究的一个主要不足。

    综上所述,术前C反应蛋白增高和白蛋白降低是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1]赵永亮.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18例临床分析[J]. 当代医学,2013,07(03):117.

    [2]张波. C反应蛋白检测在急性阑尾炎手术时机选择中的作用探讨[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7(21):9510-9513.

    [3]鐘雷,唐运章,吴军.持续性植物状态高龄患者感染前后血浆白蛋白水平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J].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3,27(07):487-491.

    [4]邱少剑,吴利炜,苏焕丽. 糖尿病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216例治疗分析[J].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5):157-158. (陈玉辉 陈宏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