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人 谨防猝死
第1页 |
参见附件(259KB,2页)。
收稿日期:2005-06-09
作者单位:100029 北京市,北京安贞医院老年心血管疾病干部保健诊疗中心
作者简介:洪昭光,男,1939年7月生,福建省厦门市,医学本科,主任医师,教授。E-mail:zhangjing0801@126.com
一、现实的问题是心血管病与日俱增
按生命的自然规律,人的生老病死本如花开花落,春夏秋冬一样是自然界的美丽循环,这里的死指的是第一种死亡即自然凋亡:无病无痛,无疾而终,百岁以后,安然离去在睡梦中。但现实中大多数人都是第二种死亡即病理死亡或提前死亡:中年得病,肉体痛苦,身心煎熬,人财两空。
21世纪,健康新观念是:健康快乐100岁,天天都有好心情。健康新内容是:六十以前没有病,八十以前不衰老,轻轻松松一百岁,快快乐乐一辈子。统计表明:我国人均寿命为71.8岁;健康寿命为62.3岁,位居世界第81位,与世界首位的日本人均寿命82.3岁,健康寿命74.5岁相去甚远,与自然寿命相去更远。
按一般规律,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疾病应当逐步减少,如历史上的传染病,寄生虫病,营养缺乏病等。但心血管病却不同,随着医学的进步,心血管病在全球的流行明显呈现三种不同的趋势,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分为三型:下降型如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稳定型:英国、法国、丹麦等;上升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俄罗斯等。我国上世纪80年代加入监测后发现也属上升型。据2004年10月卫生部公布的数据,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1.6亿,高血脂患者1.6亿,超重者2亿,肥胖者有8000万,糖尿病患者2000万,均创历史新高。
同样是科学进步,为什么心血管病的流行趋势却不同呢?原因很简单,各国对健康和大卫生的理念不同,战略重点不同。作为公共卫生问题的心血管病单靠医疗技术是不够的,必须从源头预防入手,因为下降型国家经验表明:下降的2/3是靠预防取得的,1/3是靠新技术取得的。其实医学的根本目的是健康促进,预防为主,使健康人不变成亚健康人,亚健康人不变成不健康人,其次才是医疗抢救和康复,试想,前年的SARS单靠医疗救治,不靠预防为主行吗?
二、紧迫的问题是预防猝死
心性猝死是个古老而又年轻的课题,近来已逐渐成为流行病。2400年前,“黄帝内经”已有 “真心痛……朝发夕死”的记载,考古学发现,长沙马王堆2100年前的西汉女尸经解剖,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有95%狭窄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59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