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医学》 > 2005年第5期
编号:11112636
难治性面瘫的几种类型及针灸治疗对策
http://www.100md.com 2005年10月1日 董桂兰
第1页

    参见附件(71KB,1页)。

     [摘要] 针灸治疗面瘫的效果较好,笔者结合病例对针灸治疗不同类型难治性面瘫的体会作一简单介绍。

    [关键词] 面瘫;分类;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面瘫,一般预后较好。经过3个月治疗尚不能得到完全恢复的患者,称之为“难治性面瘫”。现就难治性面瘫常见类型,结合病例作一分析。

     1 部分中枢性面瘫

    中枢性面瘫,一般是由颅内病变或颅脑外伤、手术创伤等导致的。对于由脑梗死导致的中枢性面瘫,在针炙治疗3个月后尚没有完全恢复的患者,仍然可以继续接受针灸治疗,此时要注意使用全身腧穴,以及同侧颞部的腧穴与头针运动性失语区。对于颅脑术后出现的面瘫,经3个月的治疗仍未恢复者,则应作肌电图的检查了解面神经损伤的程度。损伤严重的患者预后比较差,肌电反应较好者可以继续予以针灸治疗。病例1:患者,男,70岁,工人。2001年9月24日就诊。

    患者因“大面积脑梗死”而昏迷近1个月,经过抢救治疗后苏醒,并已经过康复治疗半年余。伴有2型糖尿病、冠心病。刻诊:左侧中枢性面瘫,伴有右侧肢体活动不利,言语不利,大便干结等。查:人中沟向右偏,张口不圆,右上肢肌力2级,右下肢肌力3级,右手指及右脚趾端肿胀,伸舌向左偏,舌质淡紫略胖大,苔白微腻,两尺脉弱。中医辨证:肾脾及气血皆虚,兼有痰瘀。针灸治疗当温补脾肾通经络为主。针灸选穴:两侧足三里、太溪、太白、合谷、太冲;局部选用左侧率谷、角孙、太阳、完骨、地仓、颊车等。首次治疗时,在左太阳穴点刺放血,以后治疗中,左完骨加温针灸,与左地仓和颊车隔姜灸交替使用,每周3次。第1周治疗结束后,患者流涎明显好转,左侧口角无漏水现象。原方继续,治疗3周后,患者发音吐词较前清晰。经过两个月(9周)治疗,患者人中沟仍有部分向右偏斜,但是基本功能(语言、喝水等)无明显障碍,患者整体情况也有明显改善,但是上肢肌力变化不大,下肢肌力接近4级。

    2 Hunt面神经炎

    该病早期在外耳道和(或)耳郭出现疱疹,也有部分患者仅表现疼痛或皮肤红肿而没有疱疹。在疾病的早期,中医辨证多为湿热型或风热型,有发热恶寒、大便偏干、舌质红苔黄或黄腻等症状和体征。邪热或热毒可以直接灼伤经脉而出现程度不同的面瘫症状。Hunt面神经炎患者的恢复,总体上要比单纯性面瘫困难。约1.3的患者经过3个月的各种治疗仍不能完全恢复。此时的患者邪热已退、痰湿留滞,治疗以祛痰湿为法。病例2:患者,男,37岁,工人。2001年5月17日就诊。患者“右侧疱疹性面瘫”10个月余。刻诊:右侧面颊部板滞感、时有不自主运动,并且感到右口角肿胀,肌肉发硬。查:右侧嘴唇舒缩功能差,舌质淡,左侧关尺部脉轻重按皆无。为“疱疹性面瘫后遗症”。由于早期热毒灼伤经脉,导致筋肉失养,舒缩功能下降。而余邪未尽,造成局部肿胀板滞感等。苔脉还提示患者肝血不足,筋脉失养。针灸治疗当强壮肝脾、疏通局部气血。针灸选穴筋缩及两侧肝俞、脾俞、合谷、太冲,右侧地仓、颊车、翳风。每周3次治疗,10次为1个疗程。经过5次治疗后,患者局部板滞感消失,口唇活动时感觉轻松舒适。1个疗程结束,患者感觉不到右口角肿胀等,遂暂停治疗。但是,约1个月后前述症状又出现,故再次接受针灸治疗,方法同前。并嘱患者1~2周接受1次治疗,维持6个月治疗(20次),遂停止针灸治疗,随访1年,无不适。

    3 单纯性面瘫误治失治

    单纯性面瘫一般可以在1~2个月内痊愈。超过3个月还没有恢复的患者,可能有下列原因:治疗选择穴位不当,刺激量或者刺激时机不当。早期在面部过多用穴,或者给予过强的刺激,可能使急性期面部水肿加重,影响了整个病情的恢复。因此,对于单纯性面瘫来说,早期避免在面部过强刺激和过多用穴是必要的。还有一部分患者,也可能与不适当地使用激素或其他药物有关系。针灸治疗以养肝柔筋为主,穴位当以肝俞、筋缩、合谷、太冲、阳陵泉为主,辅以患侧风翳风、巨等。操作以均匀捻转为佳。

    病例3:患者,女,43岁。2000年10月8日就诊。

    “右周围性面瘫”4个月余。发病后患者就接受针灸治疗,首次治疗就在面部用了刺激较强的电针,并行红外线照射,第2天患者面部肿胀,持续1周后才开始减退。面瘫症状大约在1个半月后才开始好转。刻诊:右侧面部板滞感,活动不灵活,有时伴右脸部疼痛,尤以吹风受凉加重。查患者右侧面部颜色较左侧深,巨、颧处有硬结和明显的触痛,右嘴角向上时有抽动,舌质淡紫,苔薄白腻,右侧关部脉疾。针灸治疗:首先给予右太阳穴点刺放血,继而选用双足三里(温针灸)、右侧翳风(温针灸)。经过1次治疗后疼痛明显减轻,触痛仍在。效不更方,隔2日1次治疗,经过10次治疗,症状基本消失,惟硬结仍在,无触痛,右面部颜色与左侧接近。继续治疗10次后症状消失,也无明显阳性体征出现。

     4 痰湿型体质

    痰湿型体质的患者,当遇到寒邪或热邪可以夹杂为患。由于湿性粘滞,疾病迁延难愈,一般在较短的时间里难以取得理想的疗效。这部分患者的特点是:面部肿胀或板滞感,易疲劳,舌苔厚腻。针灸治疗当以祛痰湿为主要目标,可以选择合谷、丰隆、阴陵泉、脾俞、胃俞、大肠俞等,辅以局部地仓、颊车、翳风等。 病例4:患者,男,20岁,学生。2000年3月13日就诊。

    1999年8月,喝大量冰啤酒后出现左侧周围性面瘫,经针灸等治疗后部分症状消失。刻诊:左侧额部自阳白穴以上无自主活动,左侧上唇过度向上活动,舌质淡红,舌面中间苔白腻,两关部脉滑。患者为痰湿体质或者痰湿之邪直接损伤经脉,留滞不去,故病情迁延。针灸治疗以祛痰湿为主,兼以疏通局部气血。针灸选穴:双侧脾俞、胃俞、丰隆、合谷、太冲,左侧阳白、本神、地仓、颊车。其中脾俞、胃俞用导气法,得气后不留针;阳白、本神为一组,地仓、颊车为一组,给予电针治疗,连续波,120次·min-1 ,强度以患者能忍受为度。隔日1次治疗,10次治疗为1个疗程。前5次治疗后患者感到脸部轻松、舒服,第6次治疗后阳白穴以上出现轻微活动。第1个疗程结束时患者左额部自主活动非常明显。治疗3个疗程后患者面部症状基本消失,后又间断性针灸治疗5次。

    5 气血亏虚体质

    气血亏虚的患者表现为渐进性发病,症状逐渐加重。除了面部症状外,一般兼有萎靡疲乏,面无光泽、色黄或暗,容易疲劳,动则喘息,或者食欲差,大便稀或者溏等。临床疗效比较缓慢,病程常常超出3个月。针灸治疗以补益气血为主,操作上应该重用灸法。

    病例5:患者,男,68岁,教授。1999年10月8日就诊。

    左侧周围性面瘫4个月,经过针灸治疗无明显改善。查患者左侧口眼歪斜,左眼闭合不全,肌肉松弛,伴有体形肥胖,但动则气喘,整日欲卧床,纳差不欲食,大便偏稀,时有脐周腹部隐痛。舌胖,齿印明显,苔薄白腻,右关部脉轻重按压皆无。治疗以健脾胃补气血为法。针灸选穴:左侧完骨、关元、气海、双侧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前4穴温针灸,后3穴均匀捻针,以气至为度,每日1次治疗,经过10次治疗,患者感到全身轻松,有精神,左侧脸部肌肉偶有颤动。拟另一治疗方案:双侧脾俞、肾俞温针灸,左侧完骨、翳风针刺,与原治疗方案间隔使用。经过30次治疗患者症状基本消失,惟诉劳累后或休息不好时会出现两侧脸不对称和左口角不自主流涎。又继续治疗20次,症状才彻底消失。

     6 小 结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知道,导致难治性面瘫的原因主要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1)疾病的性质和类型;(2)体质因素;(3)前期治疗中的误治失治。因此,在早期治疗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明确诊断,包括病因、病位、病变性质等,及时祛除病邪;(2)注意患者的体质因素和类型,及早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针灸治疗时应重视全身整体的调整;(3)早期治疗时避免脸部过强过量的刺激,如同时配合使用药物,也应该比较审慎。

    [作者简介] 董桂兰(1949-),女,江苏南通人,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针灸科,江苏南京 210009)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71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