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医学》 > 2006年第3期
编号:11039285
应用中医正骨按脊疗法调节脊柱平衡的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06年6月1日 金建强
第1页

    参见附件(150KB,2页)。

     [摘要]

    正骨按脊疗法是中医外治疗法的一种特殊方法,它是根据脊柱稳定与人体内脏器官协同配合密切相关的原理,通过对临床症状的判断,用按脊法来调节阴阳、平衡脏腑的一种医疗方法。其采用的是以右手示指和中指特殊的心意一体探病法为患者辨证论治,用衬垫法、拉罐摇摆吸拉法,配合中药敷背疗法以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关键词] 脊柱;推拿;正骨按脊疗法

    [中图分类号] R244.1

    中医认为,脊柱是人体的中流砥柱,脊柱的稳定对人体的内部器官协同配合、发挥各自功效具有重要作用。脊柱稳定性丧失,可引起脊髓及其周围神经功能(包括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导致人体器官功能平衡失调而引起疾病。

    中医讲任、督两脉,奇经八脉。督脉起着主导作用,贯通于人体的背面即脊柱中央一线。人体有形不离阴阳之说,在正常情况下保持阴阳平衡状态,疾病往往是由于阴阳失调所致。正骨按脊疗法就是通过对临床症状的判断用按脊法来调节阴阳、平衡脏腑的一种古老而又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从现代医学的观点讲,虽不能完全解释清楚,却是有一定道理的。

    正骨按脊疗法属于中医外治疗法的一种特殊方法,依据中医基础理论,按照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的原则,通过手指作用于体表的一定穴位改变和调节机体的病理和生理状态,“调节阴阳”、“扶正祛邪”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该方法治疗范围相当广泛,包括伤、外、内、儿、妇、五官等科的许多疾病。

    正骨按脊疗法讲究以右手示指和中指特殊的心意一体探病法为患者检查病情。检查病情时,患者俯卧平躺,医者以右手示指和中指分别按住患者某脊椎的两侧,自上而下慢慢下滑。医者需全神贯注,心意相合,认真仔细地检查患者的每个脊椎有无畸形、凹凸、软组织损伤、肿胀,以确定病变部位及症状,这是正骨按脊疗法辨证论治阶段。然后对患者进行辨证施治。首先,患者俯卧状,医者用右手示指和中指运用内力按住患者的脊柱两侧,自下而上反复推拿,使患者受损部位的肌肉适度松弛,此时根据患者脊椎的棘突、凹凸畸形部位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如患者脊椎呈现侧凸、后凸畸形,治疗时需要结合使用天台派传统而特殊的正骨工具。具体方法是患者俯卧于推拿床上,医者确定患者脊椎凸出部位,寻找最佳着力点,将正骨工具搁置于凸出部位上,然后医者一手扶好正骨工具,另一手将患者翻身到仰卧位,此时将正骨工具正好顶住患者脊椎的凸出部位,利用患者的体重压在凸出部位和正骨工具的力点上,应用四两拨千斤的原理,使椎体凸出部位受力后逐渐复位,时间大约需要3~5 min。医者用右手按住患者髋骨处,左手按患者右肩处摇摆7、8次后将患者翻身至俯卧位,检查正骨之处是否复位。如未全复位,医者用右手掌给患者脊椎凸出部位施压将其复位。1次不复位则再次施压,直到完全复位为止。如果患者的脊柱呈现前倾凹陷状或生理弧度改变则采用独特的拉火罐摇摆吸拉法将患者前倾或凹陷的脊椎吸出复位。一次不到位再用同样的方法反复进行,直至复位良好。必要时用正骨专用工具实施固定法。但不管是采用衬垫法,还是拉火罐摇摆吸拉法,需根据患者病情轻重和时间长短给予推拿以巩固疗效,必要时配合中药敷背疗法以达到治愈的目的。

    正骨按脊疗法对医者有严格要求,首先医者必须掌握人体的脊柱结构,才能保证判断准确,治病得法。其次,医者平时必须潜心休养,坚持练功,才能保证有足够的精力对患者进行施法治病。医者的操作手法必须娴熟,才能“手随心转”、“法从手出”,手法轻快灵活用力得当。同时,刚柔相间,刚中有柔,柔中有力,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采用独特的正骨按脊疗法治疗患者的脊柱失衡错位及相关疾病,由于判断准确,施法得体,效果较好。典型病例如下。

    病例1 患者,男,59岁,机关公务员。

    初诊日期及症状:2002年患者因腰痛不能坐立,住院治疗1星期左右,疼痛难熬,生活不能自理。CT检查显示L4~S1脊椎明显向外凸(类似于小关节紊乱综合征),原准备手术治疗,因患者血压过高,不宜进行手术,因此,采用保守疗法。

    治疗:将患者侧身位找准脊椎凸出位,将正骨工具搁置正确位置L4~S1,使其位于最佳着力点,将患者慢慢放回平卧位,利用患者的自身体重压在正骨位着力点上,持续时间<10 min(不用暴力,否则效果适得其反),然后将患者轻轻翻过身,呈俯卧状,接着用单掌内力进行推压使其复位,再用右手示指和中指按患者脊柱两侧自下而上反复推拿以松弛肌肉,疏通筋脉。1次施法后,患者就能下地行走,2d后出院,至今一切正常。

    病例2 患者,女,17岁,在校高中生。

    初诊日期及临床表现:2004年暑假来诊。患者整个脊椎畸形呈S型,平时静坐时间不能超过1h。月经每月2次,每次7~8d。查体见患者发育不良,脊椎有明显畸形,右肩背斜高,右胸明显凹进,左臀向左横凸,站立不正。X线正位片见脊椎呈明显S型(35°弯曲)。采用正骨按脊疗法作临床检查,确认患者L2~S1脊椎明显向左侧弯, T3~9向右侧弯(即脊柱侧弯)。

    治疗:先从腰椎复位入手,采用以柔克刚的方法,将患者腰肌反复推拿以松弛肌肉,放松筋脉,配合用正骨专用工具衬垫脊椎横凸偏歪处,应用四两拨千斤的原理逐步将其复位,并且用正骨工具加以固定。患者每周行正骨按脊治疗1次,每次前4d脊椎固定不可以锻炼,以后几天需要锻炼。连续治疗几个月后,X线片复查并与原片对照,见脊椎畸形已明显好转,纠正侧弯10°以上。人站立姿势明显改善,月经每月1次,行经3d。患者坚持治疗1年多,脊椎已基本校正,生理弧度基本恢复,右胸发育良好,站立时与正常人一样,患者基本康复。

    病理学认为,局部软组织疼痛大多是由肌肉活动时能量代谢产生的乳酸堆积所致,乳酸刺激肌肉,引起肌痉挛;肌痉挛又压迫周围血管使乳酸不能运出,乳酸进一步积聚,反过来更刺激血管和肌肉,使之痉挛加重,如此恶性循环导致疼痛加重,这就是越痛越重,越重又更痛的原因。按脊疗法使局部肌肉松弛,血运得以畅通,堆积的乳酸逐渐运出,刺激原不复存在,焉能出现疼痛。本法与中医推拿名家魏指薪的手法在操作上虽并不完全一样,但其机制可说是基本一致的。从辨证论治的原则出发,行之有效。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度盛行的手术松解痉挛肌肉组织比较,本法几近微创,患者痛苦小、经济负担轻,治疗安全性好。但本法切忌在麻醉状态下施治,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有过沉痛的经验教训,应引以为戒。

    (上海中国传统医学推拿协会, 上海 200001)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50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