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医学》 > 2006年第5期
编号:11310937
胃肠外营养在危重新生儿中的临床应用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0月1日 蒋惠娟 周 艳 邵小松 胡毓华
第1页

    参见附件(351KB,3页)。

     [摘要]目的 探讨胃肠外营养(PN)对早产儿、危重新生儿的应用价值及使用方法。方法 60例危重新生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对照组用胃肠内营养和静脉输注葡萄糖支持治疗;观察组予PN,经周围静脉输入“全合一”营养液,观察两组的平均每日体重增加量、住院时间、治愈率。结果 观察组平均每日体重增加量[(1537±536) g]显著高于对照组[(1021±489) g](P <001),住院时间[(1277±735) d]短于对照组[(1653±659) d](P <005);治愈率(9333%)高于对照组(7333%)(P <005),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PN可提高早产儿、危重新生儿治愈率,经周围静脉输注“全合一”营养液是安全、有效的。

    [关键词]胃肠外营养;危重新生儿;临床应用

    胃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又称静脉营养,已广泛用于临床,成为挽救新生儿生命和提高生存质量的重要支持疗法[1]。我科自2002年10月起对部分危重新生儿采用全胃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或部分胃肠外营养(partial parenteral nutrition,PPN)的支持治疗,经周围静脉输入“全合一”营养液,取得较好疗效,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将我科新生儿病房2002年10月~2004年5月收治的60例危重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中男23例,女7例;胎龄28~30周5例,~33周8例,~37周10例,>37周7例;出生体重<1500g 5例,~2000g 8例,~2500g 4例,>2500g 13例;入院日龄<24h 25例,1~2d 5例。入院诊断:早产儿23例(包括极低体重儿5例),足月小于胎龄儿2例,新生儿窒息11例(其中6例发生缺氧缺血性脑病,1例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新生儿肺透明膜病(RDS)7例(均为早产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6例,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5例(均为早产儿),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3例(2例为早产儿,1例为足月小于胎龄儿),新生儿吞咽综合征2例。对照组中男21例,女9例;胎龄28~30周5例,~33周8例,~37周9例,>37周8例;出生体重<1500g 5例,~2000g 7例,~2500g 5例,>2500g 13例,其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入院日龄、入院诊断与观察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血总胆红素≥205μmol·L-1者不列入本研究。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在入院后予吸氧、保暖、抗感染、补液等治疗。对照组根据日龄、体重、全身及胃肠功能状况予胃肠内营养和静脉输葡萄糖为主要供能方式。观察组于入院后2~6 d用“全合一”营养液作为营养支持,即将每日所需的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维生素混合至一瓶内,用微量输液泵经周围静脉在24h内匀速滴入。有严重代谢性酸中毒的患儿待纠正后或病情平稳后再行胃肠外营养。

    PN配方中葡萄糖浓度11%~12%,输注开始速度4~6mg·kg-1·min-1,渐增至6~8mg·kg-1·min-1;剂量由6~8g·kg-1·d-1开始,若尿糖阴性,每天增加1g·kg-1,渐加至14~16g·kg-1·d-1。5%复方氨基酸首次量05~10g·kg-1·d-1,每日增加05g·kg-1,至足量25~3g·kg-1·d-1,使用时配成≤2%的浓度。脂肪乳用10%中/长链甘油三酯(MCT/LCT 50∶50),开始量05~10g·kg-1·d-1,每日增加05g·kg-1,渐增至25g·kg-1·d-1,配成≤2%的浓度使用,供热量≤总热卡的30%,脂肪乳一般在PN 2~3d给予。维生素和电解质:水溶性维生素水乐维他及脂溶性维生素维他利匹特各1ml·kg-1·d-1,钠、氯按生理需要量供给,生后7d内如无低钾血症一般不补充钾。因本观察组中PN时间均未超过12d,故未补充微量元素。PN期间每天观察生命体征、体重、血糖、经皮测胆红素和经皮测氧饱和度,每周查1~2次血、尿常规,血脂、电解质及肝肾功在使用PN前后各查一次,必要时测动脉血气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结果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或χ2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体重增加量、住院时间及治愈率比较

    观察组30例中除2例双胎早产的极低体重儿(VLBW)患RDS仅使用1d TPN即放弃治疗死亡外,余28例均治愈出院。14例因病情重不能进食或呕吐、3例NEC者先予TPN,在吸吮、吞咽及胃肠功能好转后过渡至PPN;13例行胃肠内营养热卡达不到209kJ(50kcal)·kg-1·d-1者用PPN。当每日奶量供热达251~292kJ(60~70kcal)·kg-1时停止胃肠外营养。平均PN时间4d,其中1~3d 15例,4~7d 12例,8~12d 3例。观察组平均每日体重增加(1537±536)g,住院时间(1277±735)d,治愈率9333%(28/30);对照组30例中6例死亡,2例自动出院,22例治愈出院,平均每日体重增加(1021±489)g,住院时间(1653±659)d,治愈率73.33%(22/30),经统计学检验(前两项用t检验,治愈率用χ2检验),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 表1 两组危重新生儿平均每日体重增加量、住院时间及治愈率比较

    22 观察组生化监测及并发症的处置

    观察组在PN过程中血尿素氮、血脂、血糖、血小板均在正常范围。1例出现浅静脉炎,经局部75%酒精湿敷后好转,在降低脂肪乳剂的浓度后未再出现浅静脉炎;2例窒息儿生后4~5d出现胆红素增高,并有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或谷氨酸转肽酶的升高,经检查确诊系宫内感染所致,停用PN,经抗感染、保肝、利胆、光疗等治疗后,胆红素及肝酶均在5~7d降至正常。

     3 讨 论

    31 胃肠外营养对危重新生儿的使用价值

    早产儿、危重新生儿常有呼吸、消化功能障碍,因摄入不足及糖原消耗增多,易致负氮平衡而使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体重不增或增长缓慢而使疾病康复较慢。患病的早产儿如早期进食不足可引起能量失衡,导致Na+K+依赖式ATP不足,从而影响急性期的治疗,并对其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2]。以往仅靠葡萄糖补充热量,但仍无法获得必需的营养及热卡,而PN提供了充足的热量[1]及均衡的营养素。PN中的支链氨基酸可改善早产儿的呼吸功能,减少呼吸暂停的发生,氨基酸对胰岛素、胰岛素样因子和其他生长相关激素的合成起重要作用[2]。应用TPN与否VLBW患儿死亡率有非常显著的差别[3]。本观察组无论在体重增加量、平均住院时间及治愈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故使用PN可帮助危重新生儿顺利度过危险期,并获良好体重增长。

    32 “全合一”静脉营养的优点

    氨基酸与非蛋白热量同时输入,利于蛋白质合成,增加节氮效果[34]。新生儿尤其早产儿对高浓度葡萄糖耐受差,当减少葡萄糖输注时,VLBW儿可利用PN中的甘油进行糖异生而维持血糖正常[5]。在窒息、缺氧、感染等应激状态下,脂肪动员加速,当以MCT/LCT作为主要供能物质时,呼吸商显著降低,对呼吸功能无损害[4],对早产儿、RDS、窒息及MAS的患儿有利。各营养成分相互稀释减少了高血糖、高血脂等代谢性并发症的发生[6]。本研究中,由于脂肪供热不超过总热卡的30%,且使用时间均未超过12d,故无一例发生高脂血症。另外,因PN配方中的最终葡萄糖浓度<12%,故未有高血糖发生。各营养成份互相稀释又可降低脂肪乳剂和氨基酸的浓度,减少对周围静脉的刺激,避免静脉炎发生。

    33 部分胃肠外营养的益处

    长期肠外营养,胃肠道黏膜缺乏食物刺激,缺少代谢燃料——谷氨酰胺,其结构和功能均发生改变,腺体分泌减少、黏膜萎缩、通透性增加,易发生肠内细菌易位,致全身感染[3]。肠道喂养可刺激肠蠕动,增加胃肠道酶的分泌,促进其胃肠功能的恢复,因此,只要病情允许,应尽早给予肠内营养。

    34 早产儿、危重新生儿用MCT/LCT的益处

    LCT可提供人体必需脂肪酸,但需依赖肉毒碱作载体进入线粒体代谢,氧化过程慢,早产儿和VLBW儿因肝功能不成熟,合成肉毒碱能力低下[4,6];危重儿在应激时也缺乏肉毒碱,以致脂肪酸氧化障碍,易发生肝脂肪沉积[34]。而MCT进入线粒体氧化供能迅速,不依赖肉毒碱转运,能迅速从血液中清除且能被完全利用,不易在肝脏中蓄积,对肝功能无不良影响[4]。LCT在血中未及时氧化的游离脂肪酸,可与胆红素竞争结合白蛋白,使游离胆红素升高,增加核黄疸危险[6]。Lai 等[4]发现用MCT/LCT后,血清白蛋白增加,免疫细胞活性增强,而仅用LCT后无此改变。故早产儿、危重新生儿更适宜用MCT/LCT[4,6]。本观察组发生的2例高胆红素血症系宫内感染所致,经停用PN及相应治疗后胆红素及肝酶很快降至正常,其余病例未发生高胆红素血症。我们认为使用MCT/LCT对早产儿、危重新生儿是有益、安全的,不会对脏器造成损害。

     [参考文献]

    [1]高东培,高雯.静脉营养治疗低出生体重儿32例[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4,19(2):150151.

    [2]HO M Y,YEN Y H,HSIEH M C,et al. Early versus late nutrition support in premature neonates with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J].Nutrition,2003,19(3):257260.

    [3]曹伟新.临床营养新概念与新技术[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 95154.

    [4]LAI H S,CHEN W J.Effects of mediumchain and longchain triacylglycerols in pediatric surgical patients[J].Nutrition,2000,16(5):401406.

    [5]SUNEHAG A L,HAYMOND M W,SCHANLER R J,et al.Gluconeogenesis in 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 receiving 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J].Diabetes,1999,48(4):791800.

    [6]常立文.小儿胃肠外营养[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3,18(8):591593.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儿科,江苏 南京 210029)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51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