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医学》 > 2007年第3期
编号:11488344
肝微小转移瘤的CT和MRI诊断对比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07年6月1日 《现代医学》 2007年第3期
     19.97,p2WI与动态增强扫描结果有助于鉴别诊断。MRI平扫尽管对肝微小病灶的检出率高,但当转移瘤较小时,其T2、T2值与血管瘤、囊肿类似,仅凭信号高低难以明确性质,结合MRl动态增强图像病灶的血流动力学表现,诊断把握度明显提高,从而有助于提高诊断敏感性和阳性预测值。因肝转移瘤强化特点与原发肿瘤病理类型相关,而肝脏转移的原发肿瘤常见于消化道或盆腔,根据门静脉回流的解剖特点,转移瘤在门脉期多呈不同程度的环状强化,而且,MRI的软组织信号对比优于CT的组织密度对比,故转移瘤的环状强化在MRI动态增强图像上较CT动态增强明显。因此,MRI平扫结合动态增强扫描能提供最大化的影像信息,有助于肝脏微小转移瘤的定性诊断。

    本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首先,所选择的研究对象均为晚期肿瘤患者,大部分失去手术机会,不能得到病理证实,仅通过影像学的典型表现、随访及临床特点诊断,有可能造成对瘤灶数目的过高估计,也可能部分瘤灶在影像检查和术中均未发现;由于不能确定每个患者转移瘤灶数目,故未计算影像诊断的准确率和特异性。其次,本研究的肝脏微小转移瘤常为多发性,在较明确的转移灶背景下,观察者对单个病灶的性质判断易受邻近病灶性质的干扰。再次,本研究CT和MRI两种检查方法虽然在同一时间段内完成,但是因为肿瘤生长速度受多种因素影响,不能完全排除因为检查时间先后所导致的差异。

    总之,MRI平扫结合动态增强对肝脏微小转移瘤的诊断敏感性和阳性预测值高于CT或MRI平扫,是排除早期肝脏转移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对邻近膈面、肝缘及肝脏血管的微小转移瘤,CT扫描易于漏诊。

    [ 上 页 ], 百拇医药(李宝平 汤光宇等)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