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医学》 > 2010年第4期
编号:11953308
2种剂型的高效氯氰菊酯对德国小蠊酶活性的影响(2)
http://www.100md.com 2010年8月1日 《现代医学》 2010年第4期
     1.4 生存情况观察

    观察给药后德国小蠊的生存情况,取走死亡的德国小蠊,并分别于给药后第1、2、3、4、8、13、18 天,每天取30只小蠊进行酶活性检测。加上施药后正常死亡的德国小蠊数10只以及对照组的10只,所以一个施药周期的样本量达到230只就可保证实验正常进行。

    1.5 酶活性的测定

    酶活性的测定均在反应量和反应时间呈直线关系的区段内进行。生成物的生成速度可反映酶活性,在反应量和反应时间呈直线关系的区段内,生成物的生成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每毫克蛋白对应产物的增加量。其中生成物是指各种检测酶在一定反应体系中生成的化学物质,对应产物是指具体检测酶相应的反应产物。

    1.5.1 酶源制备

    1.5.1.1 乙酰胆碱酯酶(AchE)酶液制备 德国小蠊施药后禁食24 h,用流动的蒸馏水冲洗2 min,然后放在滤纸上吸干,取头部,加磷酸盐缓冲液(pH 8.0,1/15 mol·L-1,含有0.5%的TritonX-100),冰浴匀浆,然后再以4 000 r·min-1(离心半径为5 cm)离心15 min,取上清液作酶液。

    1.5.1.2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酶液的制备 德国小蠊施药后禁食24 h,用流动蒸馏水冲洗2 min,然后放在滤纸上吸干,在4 ℃下解剖,去掉消化道中的食物,用中肠制备酶液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24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