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小儿科 > 手足口病
编号:13743923
小儿手足口病52例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1月1日 《健康之路》 201211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临床分析。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2年3月我院诊治的52例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资料,对其流行病学,临床特点,治疗情况和预后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本组52例手足口病患儿通过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均治愈出院。

    结论:小儿易患手足口病,应早期发现,早期隔离,早期治疗,能有效提高治愈率,降低传染率。

    关键词:手足口病临床治疗流行病学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2)11-0152-02

    手足口病(hand-food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由多种毒肠道病毒引起,以手掌、足跖及口腔内发生小水疱为特征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HFMD多发生在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高,传染性强且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对小儿身心健康构成极大威胁,严重的患儿甚至有生命危险[1]。为更好地制定小儿手足口病的防治对策,本文收集我院近三年来收治的小儿手足口病患者共52例,现报告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3月~2012年3月期间于我院诊治的手足口病的患儿52例,其中男34例,女18例。年龄在9个月~8岁,平均3.1岁。

    1.2临床表现。发病时患儿首先出现口腔及咽喉疼痛,体温升高,持续1~2天。此后口腔内出现小疱疹和溃疡,在舌、颊黏膜及硬腭处多见,软腭、牙龈、咽部也可发生。本组52例患儿手足、口腔以及臀部等均发现有不同程度的疱疹,其中以手部或足部疱疹首发,部分病例臀部出现散在斑丘疹,疱疹,咳嗽气促、喉部痰鸣等症状。患儿全身症状以发热多间,存在不同程度发热,热型不定。此外还有部分患儿出现咳嗽,恶心、呕吐,易惊等症状。

    1.3辅助检查。本组52例患儿行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升高18例(34.62%),白细胞总数下降3例(5.77%);患儿中性粒细胞较低,分类淋巴细胞较高。心电图检查4例,1例ST-T段改变,2例心肌酶谱升高;肝功能检查35例均正常;22例咳嗽患儿行胸片检查,合并急性支气管炎13例,支气管肺炎5例。
, 百拇医药
    1.4诊断和治疗。诊断标准符合卫生部制定的《手足口病治疗指南》2008年版[2],患儿均满足以下标准:①流行病学资料;②发热,多数病例存在轻度至中度发热,个别患儿存在高热症状;③疱疹,患儿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手足掌部疱疹,且基底部有红晕,个别病例肛门附近存在疱疹;④患儿口腔存在疱疹,早于或与手足疱疹共存,且极易形成溃疡。其中18例患儿诊断为重症手足口病。严密病房隔离,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可用1∶3000高锰酸钾溶液清洗皮疹、疱疹处,做好分泌物及排泄物管理,适当静脉滴注病毒唑,按每千克体重10~15mg,适当补液,发热给肌注复方氨基比林0.1ml/kg,肌酸肌酶偏高者加用果糖二磷酸钠,2ml/kg,肺炎加用抗生素如头孢曲松钠50~100mg/kg静滴,吸氧以及超声雾化吸入等治疗。在治疗的同时做好隔离并注意加强口腔和手足,臀部疱疹处皮肤护理预防继发感染[3]

    2结果

    2.1治疗结果。本组52例手足口病患儿经治疗,所有病例均痊愈出院。住院天数在2~10d之间,平均住院天数为6.5d,发烧患儿平均退烧天数为1.8d。所有患儿均无后遗症。
, 百拇医药
    2.2出院指导。出院后1周内在家休息,避免外出传染他人,居住周围环境用生石灰消毒,加强衣物清洗,阳光下暴晒。

    2.3流行病学特点。①地域分布:城镇20例,占38.5%;农村32例,占61.5%,其中重症手足口病的18例中有14例均来自农村;②时间分布:本组52例患儿发病时间分布如下:3月份3例,4月份3例,5月份10例,6月份15例,7月份10例,8月份9例,9月份2例,其中5~8月一共有44例,占84.6%,可见小儿手足口病的发病主要集中在5~8月;③年龄分布:本组52例患儿年龄分布如下:1岁以下1例,1~2岁30例,2~3岁12例, 3~4岁4例,4~5岁3例,5~6岁1例,6~7岁1例,其中1~3岁患儿一共42例,占80.8%,可见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1~3岁的小儿。

    3讨论

    手足口病(HFMP)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发的传染病,多发于托幼儿童,有流行趋势,以发热,手、足、口腔等处皮疹为主要特点,部分病例可发生心、肺、脑等多处损伤。自1957年首次在新西兰发现后各国均有病例报告,研究证实为多种肠道病毒引发,主要为柯萨奇A16引发,此外还有柯萨奇A4、5、7、9、10,肠道病毒(EV)71所致等,本病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流行居多,主要由飞沫传播,也可通过唾液、疱疹液或粪便污染手、玩具、食品等接触感染,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1~3岁婴幼儿最多,成人发病少见。多在夏秋季流行,潜伏期4~7天。
, 百拇医药
    本文研究资料显示HFMD发病有明显的时间聚集性,大多集中在5~8月,占84.6%,这可能与肠道病毒在湿热环境下生存能力与传播能力较强有关,其次该病还表现出较明显的空间差异,农村地区较城镇地区发病率要高,可能与农村环境卫生条件较差、卫生观念不足及卫生保健机构不足都有一定关系。该病流行期间,可发生幼儿园和托儿所集体感染和家庭聚集发病现像,因此小儿比较集中地区的工作人员应该加强手足口病知识的宣传,提高警惕以防止发生爆发性流行。

    总之,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小儿易感的传染病,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对患病小儿早期隔离,流行季节对小儿的日常用品、玩具、餐具等及时消毒,可减少发病率。同时对已经发病的患儿要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特别是对于重症患儿要警惕心肌炎,病毒性脑炎等并发症,同时加强疫情上报。

    参考文献

    [1]王鸿飞,陈瑞凤.小儿手足口病58例临床分析.中国乡村医药,2008,15(11):40

    [2]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

    [3]杨秀慧,严彦生.手足口病的病原学研究进展[J].传染病信息,2008,21(3):129, 百拇医药(杨付章 王翠兰)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小儿科 > 手足口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