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症患者临床表现及诊治体会
摘要:由于糖尿病人体内的血糖自动调节功能消失,血糖随着人体的饮食、活动以及外源性胰岛素用量的多少而波动很大;因此,越是严格控制血糖,就越容易产生低血糖反应;所以,要充分认识老年人糖尿病低血糖症的临床特点及变化规律,当老年人糖尿病出现病情变化时,要全面分析病情及时检查血糖,明确诊断及时处理老年人糖尿病低血糖急症,减少死亡率。
关键词:老年人糖尿病低血糖症表现治疗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2)11-0067-02
糖尿病可导致微血管及大血管病变,影响到全身各个器官。由于糖尿病人体内的血糖自动调节功能消失,血糖随着人体的饮食、活动以及外源性胰岛素用量的多少而波动很大,上述几个因素均可影响血糖的水平,甚至天气变化、情绪波动、睡眠质量均能影响血糖的代谢情况。因此,越是严格控制血糖,就越容易产生低血糖反应[1]。而低血糖对患者的打击是很严重的,可以出现头晕、饥饿、心悸、跌倒、外伤和昏迷,也可并发骨折和肺部感染,甚至急性心脑血管意外。我们在临床工作中总是要告知病人低血糖的常见表现,以期能够及早地发现,尽量避免严重低血糖反应,临床上及时发现和处理预后良好。笔者对本院收治的老年人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症病例进行分析,将临床表现与治疗方法报告如下。
, 百拇医药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09年2月-2012年6月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症58例病历资料,男38例,女20例,年龄35-84岁,低血糖症纳入标准:低血糖症状;发作时血糖低于2.8mmol/L;供糖后症状迅速缓解。
1.2临床表现及用药情况分析。
1.2.1低血糖表现。精神异常9例,嗜睡6例,昏睡8例,昏迷22例,抽搐6例,偏瘫7例,癫痫样发作5例,口角歪斜3例,尿失禁10例。
1.2.2用药情况。用磺脲类降糖药18例,磺脲类加双胍类26例,磺脲类加胰岛素6例,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加胰岛素9例,餐时血糖调节剂加胰岛素5例,单用胰岛素10例。
1.3血糖检验结果。患者均进行血糖检测,结果为0.9-2.7mmol/L,平均1.8mmol/L。尿糖、尿酮体均阴性,电解质正常。15例患者血尿素氮大于7.1mmol/L,18例患者肌酐大于177mmol/L,23例患者ALT大于40u/L。所有病例均经头颅CT扫描检查,除既往已诊断的脑部病变外,均未有新的病灶出现。
, http://www.100md.com
1.4治疗与转归。确诊后,58例患者立即给予50%葡萄糖液40-60ml静脉推注,继而10%葡萄糖液静脉点滴。如未缓解还可用氢化可的松100-300mg加入10%葡萄糖溶液中静脉点滴。对于静脉注射困难者可用胰高血糖素1mg肌注,尽快建立静脉通路,并给予吸氧,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营养脑细胞等治疗。经过上述治疗,95%患者病情好转出院,死亡3例。
2讨论
许多人会误认为,治疗糖尿病只需避免高血糖就可以的了。其实不然,低血糖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更危险,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因为,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但在其治疗过程中,低血糖反应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问题。低血糖反应的发生常与用药量过大或服用降糖药后未能及时进餐,以及突然加大运动量或减少进食量有关。另外,老年人由于肝肾功能不全时易造成药物蓄积,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所以,健康人即使偶尔出现心慌、出虚汗等低血糖症状,也能迅速恢复。相反,由于糖尿病患者自身调节的能力已经大大减弱,加上药物治疗的局限性,出现高血糖和低血糖的波动就在所难免了。当患病多年的糖友出现低血糖时,他们的症状往往不太明显。低血糖情况持续甚至加重时,对血糖很敏感的大脑就会出现功能紊乱。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或者迟钝;眩晕头痛,意识模糊及行为怪异;严重时会抽搐甚至昏迷。这种症状多数会发生在老年或者病程较长的糖友身上,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影响。当出现这些症状时一般会引起患者重视,通过进餐,食用甜食、甜饮料或甜水果,以及静脉输注葡萄糖等,可使低血糖反应很快纠正,症状迅速消失。然而,部分老年患者由于受到生理机能减退、并发症多、内分泌调节差和植物神经病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对低血糖的反应性差,造成低血糖早期症状不明显或整个低血糖期的症状不够典型,从而易被忽略或被误诊。
, 百拇医药
笔者认为,胰岛素治疗前必须做好耐心细致的宣传和教育工作,要教会病人以及家属观察低血糖的反应,严格控制血糖的同时,需要仔细调整剂量,不可过量,否则就会引起低血糖症。由于糖尿病人体内的血糖自动调节功能消失,血糖随着人体的饮食、活动以及外源性胰岛素用量的多少而波动很大;因此,越是严格控制血糖,就越容易产生低血糖反应;所以,要充分认识老年人糖尿病低血糖症的临床特点及变化规律,当老年人糖尿病出现病情变化时,要全面分析病情及时检查血糖,明确诊断及时处理老年人糖尿病低血糖急症。对于老年患者,尤其要注意饥饿感、出冷汗等常见低血糖反应可不明显。应勤测血糖,小剂量微调胰岛素剂量,避免严重低血糖发生。
参考文献
[1]张家玮,李红,任惠龙.糖尿病并药源性低血糖症156例临床分析.新医学,2007,8:25-26, 百拇医药(葛文葵)
关键词:老年人糖尿病低血糖症表现治疗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2)11-0067-02
糖尿病可导致微血管及大血管病变,影响到全身各个器官。由于糖尿病人体内的血糖自动调节功能消失,血糖随着人体的饮食、活动以及外源性胰岛素用量的多少而波动很大,上述几个因素均可影响血糖的水平,甚至天气变化、情绪波动、睡眠质量均能影响血糖的代谢情况。因此,越是严格控制血糖,就越容易产生低血糖反应[1]。而低血糖对患者的打击是很严重的,可以出现头晕、饥饿、心悸、跌倒、外伤和昏迷,也可并发骨折和肺部感染,甚至急性心脑血管意外。我们在临床工作中总是要告知病人低血糖的常见表现,以期能够及早地发现,尽量避免严重低血糖反应,临床上及时发现和处理预后良好。笔者对本院收治的老年人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症病例进行分析,将临床表现与治疗方法报告如下。
, 百拇医药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09年2月-2012年6月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症58例病历资料,男38例,女20例,年龄35-84岁,低血糖症纳入标准:低血糖症状;发作时血糖低于2.8mmol/L;供糖后症状迅速缓解。
1.2临床表现及用药情况分析。
1.2.1低血糖表现。精神异常9例,嗜睡6例,昏睡8例,昏迷22例,抽搐6例,偏瘫7例,癫痫样发作5例,口角歪斜3例,尿失禁10例。
1.2.2用药情况。用磺脲类降糖药18例,磺脲类加双胍类26例,磺脲类加胰岛素6例,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加胰岛素9例,餐时血糖调节剂加胰岛素5例,单用胰岛素10例。
1.3血糖检验结果。患者均进行血糖检测,结果为0.9-2.7mmol/L,平均1.8mmol/L。尿糖、尿酮体均阴性,电解质正常。15例患者血尿素氮大于7.1mmol/L,18例患者肌酐大于177mmol/L,23例患者ALT大于40u/L。所有病例均经头颅CT扫描检查,除既往已诊断的脑部病变外,均未有新的病灶出现。
, http://www.100md.com
1.4治疗与转归。确诊后,58例患者立即给予50%葡萄糖液40-60ml静脉推注,继而10%葡萄糖液静脉点滴。如未缓解还可用氢化可的松100-300mg加入10%葡萄糖溶液中静脉点滴。对于静脉注射困难者可用胰高血糖素1mg肌注,尽快建立静脉通路,并给予吸氧,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营养脑细胞等治疗。经过上述治疗,95%患者病情好转出院,死亡3例。
2讨论
许多人会误认为,治疗糖尿病只需避免高血糖就可以的了。其实不然,低血糖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更危险,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因为,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但在其治疗过程中,低血糖反应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问题。低血糖反应的发生常与用药量过大或服用降糖药后未能及时进餐,以及突然加大运动量或减少进食量有关。另外,老年人由于肝肾功能不全时易造成药物蓄积,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所以,健康人即使偶尔出现心慌、出虚汗等低血糖症状,也能迅速恢复。相反,由于糖尿病患者自身调节的能力已经大大减弱,加上药物治疗的局限性,出现高血糖和低血糖的波动就在所难免了。当患病多年的糖友出现低血糖时,他们的症状往往不太明显。低血糖情况持续甚至加重时,对血糖很敏感的大脑就会出现功能紊乱。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或者迟钝;眩晕头痛,意识模糊及行为怪异;严重时会抽搐甚至昏迷。这种症状多数会发生在老年或者病程较长的糖友身上,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影响。当出现这些症状时一般会引起患者重视,通过进餐,食用甜食、甜饮料或甜水果,以及静脉输注葡萄糖等,可使低血糖反应很快纠正,症状迅速消失。然而,部分老年患者由于受到生理机能减退、并发症多、内分泌调节差和植物神经病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对低血糖的反应性差,造成低血糖早期症状不明显或整个低血糖期的症状不够典型,从而易被忽略或被误诊。
, 百拇医药
笔者认为,胰岛素治疗前必须做好耐心细致的宣传和教育工作,要教会病人以及家属观察低血糖的反应,严格控制血糖的同时,需要仔细调整剂量,不可过量,否则就会引起低血糖症。由于糖尿病人体内的血糖自动调节功能消失,血糖随着人体的饮食、活动以及外源性胰岛素用量的多少而波动很大;因此,越是严格控制血糖,就越容易产生低血糖反应;所以,要充分认识老年人糖尿病低血糖症的临床特点及变化规律,当老年人糖尿病出现病情变化时,要全面分析病情及时检查血糖,明确诊断及时处理老年人糖尿病低血糖急症。对于老年患者,尤其要注意饥饿感、出冷汗等常见低血糖反应可不明显。应勤测血糖,小剂量微调胰岛素剂量,避免严重低血糖发生。
参考文献
[1]张家玮,李红,任惠龙.糖尿病并药源性低血糖症156例临床分析.新医学,2007,8:25-26, 百拇医药(葛文葵)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内分泌科 > 低血糖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