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科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及临床治疗对策
消化内科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临床治疗对策
第1页 |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对消化内科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和临床治疗对策进行分析。
方法:选取在我院消化内科进行治疗的98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将其分成两组,每组为49例。一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为对照组;另外一组采用复方谷氨酰胺进行治疗,为治疗组。最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研究。
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8%远远高于对照组的65.3%,两组患者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治疗中,复方谷氨酰胺的治疗效果显著,可以在临床中进行推广使用。
关键词:消化内科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临床治疗对策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3-0146-02
消化内科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胃肠道疾病,在临床上极为常见,是非器质性肠道紊乱性疾病,由于具有较为复杂的发病机制,因此普通药物在治疗中就具有十分有限的效果,临床治疗也没有确切的疗效[1]。为了对肠易激综合征进行切实有效的治疗,笔者现选取我院消化内科的98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在我院消化内科进行治疗的98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将其分成两组,每组为49例。一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为对照组;另外一组采用复方谷氨酰胺进行治疗,为治疗组。年龄为18~56岁,平均为46.3岁;45例男性,53例女性。所有患者均经检查确诊为肠易激综合征,腹部持续不适或疼痛是其主要临床表现。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的差异均没有显著地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运用鲁比前列酮治疗对照组患者,运用复方谷氨酰胺治疗治疗组患者,均口服,每天一次,每次8mg,连续使用10天。
1.3疗效评定标准。如果患者的腹痛腹泻腹胀及排便异常等症状完全消失了,则评定为显效;如果只有其中两项消失,则评定为有效;如果所有症状都没有得到改善,则评定为无效。
1.4统计学分析。运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用X2检验计数资料,用t检验两组间的比较。如果P<0.05,则说明二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