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超声在眼科疾病中的应用
摘要:高频超声应用于临床以来,在眼科方面发展较快,对眼科疾病诊断,眼内膜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有较大的诊断价值。高频率的B超显像特别是对白内障的诊断,因其分辨率高、图像清晰,备受临床重视。对B超检查对屈光间质混浊,后段直视困难,CT检查仍不能确定眼内异物和玻璃体状况的病例效果很好。本文结合35例患者的高频超声诊断,探讨高频超声对眼科疾病的诊断意义,提高了高频超声在眼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高频超声 眼科疾病 眼病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122-01
由于超声技术的发展,超声在眼科学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其中高频超声在眼科方面的应用较多,对提高眼科疾病诊断有较大的诊断价值。高频率的B超显像对于眼眶疾病的位置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眼外肌病变、视神经病变的分辨率高、图像清晰,可用于生理研究、疾病诊断及治疗,可以提高诊断的阳性率,并且具有重要诊断意义。人体的眼球内大部分由含水99%的玻璃体构成,缺乏反射界面,因此大部为黑色透声区所占据,因此影像诊断方法无能为力。只有超声才可以提高高频超声检查结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2年6月~12月,我院眼科门诊送检眼超声患者35例,其中白内障11例,白内障并玻璃体混浊5例,外伤性白内障5例,玻璃体出血4例,玻璃体脱离3例,视网膜脱离7例。
1.2 仪器检测。采用GE logiq-3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探头频率7.5~10.0MHz,做纵、横、斜切面扫查,依次观察晶状体、玻璃体、球壁等结构。选择最佳图像进行测量、记录。
2 结果
2.1 与临床对照。35例全部获得满意超声图像,与临床对照,超声诊断总符合率97.2%。
2.2 声像图特征。
2.2.1 白内障的特殊声像图表现。
(1)老年性白内障声像图表现。前壁特征性断带消失。晶体周边部混浊,晶体周边部可见强回声,中心部为无回声。晶状体表面不光滑。囊内无回声区消失,内部出现光点或斑或块状强回声。核混浊为主,晶体中心部有强回声,其周边部为无回声或弱回声。
(2)白内障11例15眼,均表现为后囊壁中央部不均质强回声,周边皮质为无回声暗区。由其他疾病并发的4例,晶体多表现为皮质不均质强回声或后囊壁回声增强。
(3)外伤性白内障5例,球内异物1例,晶体内异物2例,2例后房内异物,可表现为晶体增厚,晶体全部呈强回声,其厚度为4~5mm,或6~8mm。内可见明亮的点状回声,眼球破裂后可见眼球壁整齐的弧形回声上出现裂隙或断裂现象,眼球周围的强回声区中可见无回声或低回声区,其形态不规则,边界清。
2.2.2 玻璃体出血.轻度玻璃体出血为无的点状、短线回声,散在分布或局限在玻璃体腔某一部位;超检查发现其他球内病变玻璃体病变。致密的玻璃体出血为不定型的回声光团,出血多时陈旧出血易在下方,表现为极细弱的点状回声。
2.2.3 眼底疾病。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视网膜脱离发生缺血性视神经乳头病变,出现黄斑变性。表现为:玻璃体、玻璃体出血、玻璃体后脱离、玻璃体内囊尾蚴原始玻璃体增生;玻璃体腔内的“Y”型或“T”型光带,两端达锯齿缘。光带上可见血流流速低。
2.2.4 眼前节:角膜病以及角膜移植手术,晶状体赤道至睫状突距离均相等则无晶体脱位,晶体不全脱位。
3 讨论
高频超声剂量可改善眼的体液循环的渗透性,促进吸收作用,增进代谢,有利于炎症的消散吸收,促进恢复过程。对于一些,囊虫病和眼眶的血管病均可用高频超声检查。高频超声波可进行眼球轴径的测量,玻璃体长度的测量以及球后软组织厚度的测量等,估计视网膜剥离的范围及距离,视神经乳头水肿的厚度等。同时对溃疡性、结核性及神经营养性变化所致的角膜炎具有改善作用。眼科超声治疗有多种方法,微小的高频超声探头,使白内障的晶状体硬核变软,乳化成溶胶状。B超检查可发现眼底病变、视网膜脱离、球后占位性病变易被掩盖病变,且准确率很高。根据光学仪器和高频超声波扫描,可了准确地检出晶状体混浊的部位,测量眼的各径及眼内是否合并其他病变。在诊断眼内异物时,B超往往优越于X线摄片及CT检查。高频超声在眼科诊断中的应用越来越广,对眼科疾病的手术指导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对屈光间质混浊,后段直视困难,X线拍片和CT检查仍不能确定眼内异物和玻璃体、视网膜、脉络膜状况的病例,高频超声检测技术对其诊断有很大帮助。检查结果有直观和具体的特点,尤其是对玻璃体、眼内异物的情况及其与球壁的位置关系的判断有明显的优点因此,高频超声探查由于操作简便、无创伤,结果准确可靠而被首选。
参考文献
[1] 钱蕴秋.超声诊断学.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2,152-153
[2] 张缙熙,姜玉新.浅表器官及组织超声诊断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3-24
[3] 李立新.眼部超声诊断图谱.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07
[4] 李凤鸣.眼科全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3195-3200
[5] 郭万学.超声医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9,279, http://www.100md.com(范光杰等)
关键词:高频超声 眼科疾病 眼病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122-01
由于超声技术的发展,超声在眼科学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其中高频超声在眼科方面的应用较多,对提高眼科疾病诊断有较大的诊断价值。高频率的B超显像对于眼眶疾病的位置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眼外肌病变、视神经病变的分辨率高、图像清晰,可用于生理研究、疾病诊断及治疗,可以提高诊断的阳性率,并且具有重要诊断意义。人体的眼球内大部分由含水99%的玻璃体构成,缺乏反射界面,因此大部为黑色透声区所占据,因此影像诊断方法无能为力。只有超声才可以提高高频超声检查结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2年6月~12月,我院眼科门诊送检眼超声患者35例,其中白内障11例,白内障并玻璃体混浊5例,外伤性白内障5例,玻璃体出血4例,玻璃体脱离3例,视网膜脱离7例。
1.2 仪器检测。采用GE logiq-3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探头频率7.5~10.0MHz,做纵、横、斜切面扫查,依次观察晶状体、玻璃体、球壁等结构。选择最佳图像进行测量、记录。
2 结果
2.1 与临床对照。35例全部获得满意超声图像,与临床对照,超声诊断总符合率97.2%。
2.2 声像图特征。
2.2.1 白内障的特殊声像图表现。
(1)老年性白内障声像图表现。前壁特征性断带消失。晶体周边部混浊,晶体周边部可见强回声,中心部为无回声。晶状体表面不光滑。囊内无回声区消失,内部出现光点或斑或块状强回声。核混浊为主,晶体中心部有强回声,其周边部为无回声或弱回声。
(2)白内障11例15眼,均表现为后囊壁中央部不均质强回声,周边皮质为无回声暗区。由其他疾病并发的4例,晶体多表现为皮质不均质强回声或后囊壁回声增强。
(3)外伤性白内障5例,球内异物1例,晶体内异物2例,2例后房内异物,可表现为晶体增厚,晶体全部呈强回声,其厚度为4~5mm,或6~8mm。内可见明亮的点状回声,眼球破裂后可见眼球壁整齐的弧形回声上出现裂隙或断裂现象,眼球周围的强回声区中可见无回声或低回声区,其形态不规则,边界清。
2.2.2 玻璃体出血.轻度玻璃体出血为无的点状、短线回声,散在分布或局限在玻璃体腔某一部位;超检查发现其他球内病变玻璃体病变。致密的玻璃体出血为不定型的回声光团,出血多时陈旧出血易在下方,表现为极细弱的点状回声。
2.2.3 眼底疾病。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视网膜脱离发生缺血性视神经乳头病变,出现黄斑变性。表现为:玻璃体、玻璃体出血、玻璃体后脱离、玻璃体内囊尾蚴原始玻璃体增生;玻璃体腔内的“Y”型或“T”型光带,两端达锯齿缘。光带上可见血流流速低。
2.2.4 眼前节:角膜病以及角膜移植手术,晶状体赤道至睫状突距离均相等则无晶体脱位,晶体不全脱位。
3 讨论
高频超声剂量可改善眼的体液循环的渗透性,促进吸收作用,增进代谢,有利于炎症的消散吸收,促进恢复过程。对于一些,囊虫病和眼眶的血管病均可用高频超声检查。高频超声波可进行眼球轴径的测量,玻璃体长度的测量以及球后软组织厚度的测量等,估计视网膜剥离的范围及距离,视神经乳头水肿的厚度等。同时对溃疡性、结核性及神经营养性变化所致的角膜炎具有改善作用。眼科超声治疗有多种方法,微小的高频超声探头,使白内障的晶状体硬核变软,乳化成溶胶状。B超检查可发现眼底病变、视网膜脱离、球后占位性病变易被掩盖病变,且准确率很高。根据光学仪器和高频超声波扫描,可了准确地检出晶状体混浊的部位,测量眼的各径及眼内是否合并其他病变。在诊断眼内异物时,B超往往优越于X线摄片及CT检查。高频超声在眼科诊断中的应用越来越广,对眼科疾病的手术指导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对屈光间质混浊,后段直视困难,X线拍片和CT检查仍不能确定眼内异物和玻璃体、视网膜、脉络膜状况的病例,高频超声检测技术对其诊断有很大帮助。检查结果有直观和具体的特点,尤其是对玻璃体、眼内异物的情况及其与球壁的位置关系的判断有明显的优点因此,高频超声探查由于操作简便、无创伤,结果准确可靠而被首选。
参考文献
[1] 钱蕴秋.超声诊断学.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2,152-153
[2] 张缙熙,姜玉新.浅表器官及组织超声诊断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3-24
[3] 李立新.眼部超声诊断图谱.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07
[4] 李凤鸣.眼科全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3195-3200
[5] 郭万学.超声医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9,279, http://www.100md.com(范光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