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青春期保健 > 青少年成长
编号:13664829
急诊科青少年转换型癔症25例护理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14年9月1日 《健康之路》 20149
     摘要:目的总结急诊科青少年转换型癔症的护理体会。

    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收治的25例转换型癔症青少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及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本组患者经精心治疗与护理,即时治愈15例(60.0%),即时缓解8例(32.0%),有效2例(8.0%)。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

    结论对青少年转换型癔症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心理药效学治疗,有助于增强病人的治疗信心,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恢复机体防御机制,加快病情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青少年转换癔症急诊科心理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9.396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9-0238-01
, http://www.100md.com
    癔症是一种神经官能症,在临床上较为多见。该病是因强烈的心理因素引起的临床病症,比如内心冲突、生活事件、自我暗示、情绪体验等[1]。根据症状形式及发生原因,可分为转换型、分离型两种。在临床表现方面,分离型主要为精神症状,转换型主要为躯体功能障碍[2]。现将25例转换型癔症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急诊科在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25例转换型癔症青少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4例,女19例,年龄在11~17岁之间,平均(13.8±4.7)岁。发病诱因:对学习、疾病担心、恐惧9例;与他人言语冲突后觉得气愤、委屈13例;不适应周围环境,与老师、同学、父母相处不融洽,心情烦闷6例。均为无意识障碍,临床症状以躯体障碍、运动障碍、感觉障碍为主。常规检查显示无器质性病变,既往无系统病变史。

    1.2方法。①患者入院后,详细询问病史,同时鼓励病人自行描述病史。在交流过程中,注意语言技巧,多与病人及其家属交流。护理人员要注意使用美好的行为、表情、语言感染患者,让患者对护理人员产生信赖感。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若患者精神兴奋,要重点对其进行安抚,并注意言谈举止,以免对患者造成不良刺激;若患者精神抑郁,则要重点对其进行疏导、发泄,引导患者倾诉各种不快。②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检查后,告知患者检查结果,并向其说明治疗方案,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选用10ml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0%),静脉推注,注意根据血管温热感调整推注速度,在用药过程中,要反复向病人强调使用的是“奇效药”、“进口药”,用药过程中,患者若主诉温热感,嘱患者留意运动障碍、感觉障碍症状,指导患者进行适量活动,诱导感知。③嘱患者要保持乐观、积极、愉快的心态面对疾病,培养开朗的性格。同时还要让病人及其家属了解到癔症是临床常见病,其与精神病不同,不会遗留后遗症,以消除患者及其家属的顾虑,嘱患者家属要多关心、理解患者。
, 百拇医药
    1.3疗效评价。推注药物后,1分钟内症状消失者,为即时治愈;推注药物后,2分钟内症状缓解者,为即时缓解;推注药物后,5分钟内症状缓解,并在30分钟后症状消失者,为有效。

    2结果

    本组患者经精心治疗与护理,即时治愈15例(60.0%),即时缓解8例(32.0%),有效2例(8.0%)。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

    3讨论

    急诊科接诊的转换型癔症患者,都具有发病急骤的特点,患者入院后,心理变化往往十分复杂,多伴有恐惧、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变化[3]。此时,护理人员应沉着、冷静,忙而有序地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将患者安置在安静舒适、光线柔和的病房中,不在患者面前谈论病情,以免加重患者的心理包袱,对于躁动不安者,遵医嘱合理应用镇静剂,并减少探视人员,为患者提供一个安静、轻松的环境。除此以外,护理人员还要根据青少年病人的心理及临床特点,结合心理学知识,应用恰当的语言、行为,对患者予以心理护理。
, 百拇医药
    心理药效学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于沟通技巧应用得当,得到临床医师的配合及病人的信任,通过巧妙的心理暗示,调动起病人抵御疾病的内在动力,从而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4]。护理人员要积极配合、协助临床医师进行心理药效学治疗,在对患者应用安慰剂时,要反复强调药物的特效作用,对患者予以充分的鼓励与肯定,以强化病人的治疗信心。本组患者经精心治疗与护理,即时治愈15例(60.0%),即时缓解8例(32.0%),有效2例(8.0%)。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这表明,对青少年转换型癔症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心理药效学治疗,有助于增强病人的治疗信心,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恢复机体防御机制,加快病情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彭海珍.20例儿童转换型癔症的临床表现和治疗[J].中国医药导报,2009,6(14):165,168

    [2]罗觉纯.集体发作儿童转换型癔症84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11):68

    [3]谢晓华,金晓琼,叶琳琳等.环境因素对转换型障碍癔症患者的影响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1):971-973

    [4]谭德明,谭秋.儿童癔症23例的护理体会[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4):460, 百拇医药(杭倩)


    参见: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青春期保健 > 青少年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