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之路》 > 201410
编号:13661329
霉菌性鼻窦炎的CT诊断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0月1日 《健康之路》 201410
     摘要:目的:探讨霉菌性鼻窦炎CT特征性表现及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霉菌性鼻窦炎CT表现。

    结果:霉菌性鼻窦炎主要表现:病变仅发生于一侧,以上颌窦或以上颌窦为主,同时累及其他鼻窦;鼻旁窦内软组织呈结节状或息肉样不规则增生,内可见点状、结节状钙化;部分窦腔增大,骨壁破坏。

    结论:霉菌性鼻窦炎在CT表现有特异性,CT有较高诊断价值。CT扫描结合鼻内镜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霉菌性炎症 鼻窦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0.144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0-0097-01
, 百拇医药
    霉菌性鼻窦炎是一种少见的鼻窦疾病,由多种不同霉菌感染引起的慢性炎症,此病多见于中年女性,以单侧上颌窦发病率最高,临床表现有时与慢性鼻窦炎相似。早期对霉菌性鼻窦炎作出正确诊断,对确定治疗方案非常重要。本文对我院2010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经手术病理确认的20例霉菌性鼻窦炎患者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1 材料与方法

    本组20例中,男6例,女14例,年龄17-71岁,平均44岁,病程约4个月-5年,主要临床症状鼻塞、脓涕、涕中带血、头痛,面颊部肿痛等。

    检查方法:20例均行CT扫描,使用GE1600CCT机与GEBrightspeed螺旋CT机,行横断扫描,层厚5mm,层距5mm,用骨窗和软组织窗同时显示骨质结构和软组织病变。

    2 结果
, 百拇医药
    2.1 CT表现。

    2.1.1 病变的部位及范围。20例患者一侧上颌窦均受累,其中13例累及同侧筛窦及鼻腔,3例蝶窦及额窦受累,2例累及双侧上颌窦。

    2.1.2 窦腔密度。20例病变窦腔内软组织呈结节状或息肉样增生,密度不均匀增高,其中14例在增生的软组织内出现点状或结节状钙化,CT值约为130-250HU。

    2.1.3 窦壁骨质改变。20例上颌窦窦壁骨质增生,硬化致窦腔相对缩小,10例同时伴有局部骨质破坏,部分骨壁可见膨胀性骨吸收、破坏。

    2.2 手术及病理所见。术中见软组织四周黑绿色或棕黑色浓稠粘液样物质,软组织切面可见灰白色坏死机化组织及斑点状钙化灶,镜下见粘膜水肿、充血、破坏、息肉形成,有干酪坏死,小脓肿、出血及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可见到不同形态钙化点,有真菌丝或孢子存在,其中曲霉菌17例,毛霉菌3例,可确认霉菌感染。
, 百拇医药
    3 讨论

    3.1 发病机制。霉菌为条件致病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健康人虽然带菌但不引起疾病,任何原因导致副鼻窦流出道狭窄或阻塞都会使其正常环境遭到破坏,有利于霉菌生长。当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或皮质类固醇激素也会诱发鼻窦霉菌感染[1],此外,慢性细菌性副鼻窦炎、肿瘤及免疫缺陷也是本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3.2 霉菌种类。研究证实霉菌副鼻窦炎绝大多数为曲霉菌属感染[2],本组20例术后病理报告17例(85%),与文献报道一致,其次为毛霉菌及假丝酵母菌。

    3.3 霉菌鼻窦炎分型。国内临床上根据有无骨质破坏及向周围结构侵犯将霉菌鼻窦炎分为侵袭性和非侵袭性2个类型,以后者多见。

    3.4 CT表现及鉴别诊断。

    3.4.1 CT表现。霉菌副鼻窦炎有较特征性的CT表现,具体如下:①窦腔密度多较高和欠均匀,鼻旁窦内软组织呈结节状或息肉样不规则增生,有的可伴粘连状,增强后可有部分增强。②增生的软组织内有半数以上可见点状或结节状高密度钙化,CT值约为130-250HU。病理基础为霉菌团块由大量钙盐及一些重金属盐沉积,粘膜出现坏死和含铁血红素沉着,形成了霉菌结石。③软组织块周围积液征,窦腔粘膜炎症水肿和霉菌团块周围新的粘液分泌物质形成环形低密度带。④非侵袭性病变周围窦壁可有骨质硬化。⑤侵袭性病变周围窦壁可有骨质破坏,多呈斑点状而非大片破坏,有的骨质侵蚀可为多中心或多个鼻旁窦侵犯[3]。据文献报道,侵袭性病变向周围侵犯率为28%[4]。本组病例中有10例可见到骨质破坏,明显高于文献报道。根据以上CT特征,再结合临床表现,本病诊断不难,但不典型者需依靠病理诊断。CT有较好的密度分辨率,而且能显示良好的解剖结构,这些特异性,表明了CT在霉菌副鼻窦炎的诊断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也给其诊疗提供了指导意义,因此CT检查必不可少。
, 百拇医药
    3.4.2 鉴别诊断要点:①普通细菌性鼻窦炎:双侧多见,常见多鼻窦粘膜增厚及液平面存在,钙化很少见,约占3%,且常位于病变的周围,窦壁偶见骨质硬化,但程度较轻,无骨质破坏[5]。②上颌窦癌:软组织影较局限,密度相对均匀,钙化少见,增强扫描多呈均一强化,骨质破坏明确不伴骨质增生,且可侵犯邻近结构及发生远处转移[6]。③内翻乳头状瘤:上颌窦开口增大,好发于鼻腔侧壁,特别是中鼻甲游离缘,常侵入筛窦和上颌窦,软组织密度肿块,呈乳头状,密度均匀,增强后呈轻度强化。④血管瘤:软组织肿块影,边缘清楚,密度均匀,增强后明显强化,呈膨胀性生长,窦壁骨质受压移位或呈吸收改变。⑤鼻及鼻窦息肉:双侧多见,软组织肿块影,边缘光滑,密度均匀,有蒂为典型表现,一般无骨质破坏。

    参考文献

    [1]Eloy Bertrand B,Beaux R,Delos M,et al.Mycotic Sinusitis[J].Acta Otorhinolaryngol Belg,1997,51(4):339-352
, 百拇医药
    [2]王毓新,刘铭,刘华超,等.34例鼻窦真菌病感染的病原菌分析.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6,19:265

    [3]周康荣.胸部颈面部CT[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333-334

    [4]Kopp W,Hugh D.Aspergillosis of the Paranasal Sinuses[J].Radiology,1985,156(3):715

    [5]钱建斌.CT在鉴别霉菌性和化脓性上颌窦炎中的作用[J].山东大学耳鼻咽喉眼学报,2006,20(6):573-574

    [6]冯亮.CT读片指南[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77, 百拇医药(卢美丽 钱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