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与行为研究》 > 2003年第3期
编号:12066198
学生成就目标结构研究的新进展(1)
http://www.100md.com 2003年3月1日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3年第3期
学生成就目标结构研究的新进展
学生成就目标结构研究的新进展

     摘要该文先回顾了传统的成就目标理论,然后对目前成就目标研究中关于“掌握—表现目标二分系统”的修正以及两种成就目标作用的争论问题给予了介绍和评价。文章最后对成就目标在今后研究中的一些重点问题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成就目标,掌握性目标,表现性目标,趋向,回避。

    分类号G442

    过去20年里,成就动机研究的一个热点是从成就目标的角度来开展工作。这代表了一种从社会—认知的角度考察动机的理论视角。成就目标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与胜任能力有关的行为目的;人们从事成就行为活动的原因和目的;对各种成就行为活动目的的认知表征。成就目标理论的基本假设是,学生的成就行为是由其想要达到某种目标的意愿决定的[1]。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的目标可能不止一种;对于学生可能采用的目标结构,不同的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本文将就此方面的研究进展加以总结和评价。

    1传统的成就目标二分理论

    在学习行为方面,Dweck和Nicholls等人提出了两种主要的成就目标:掌握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即传统的成就目标二分理论。研究者一般把掌握性目标定义为个体通过努力发展自身能力并增进知识的目标。而表现性目标则被定义为想在别人面前表现和证明个人的能力,并获得关于其能力的积极评价,同时避免消极评价。个体持有掌握性目标的目的在于发展能力,及追求伴随学习而产生的内在满足感。但个体持有表现性目标的目的在于,通过得到比别人更好的成绩而获得关于自己能力的较高评价,并希望因此而获得外部实际的奖励[2] ......
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744 字符